
同“ 飞芻輓粟 ”。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然则王师初发之岁, 河西 供役之年,飞蒭輓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復。”
“飞蒭挽粟”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本义
指快速运输粮草。其中:
历史背景
成语出自唐代史书,描述战争时期粮草急速调运导致民生凋敝的场景。如原文记载:“飞蒭輓粟,十室九空,数郡萧然,五年不復。”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军事后勤或紧急物资运输,也可引申为大规模资源调配的压力。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人才既有才能又能实干”,但这一说法缺乏文献支撑,主流释义仍以“运输粮草”为准。建议结合权威典籍理解该成语。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贞观政要》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飞蒭挽粟》是一个具有浓厚古韵的成语,意为蜻蜓飞舞、挽动稻谷。它形容秋天稻谷成熟时,蜻蜓在稻田间四处飞舞并拍动稻谷的景象。这个词的出自《楚辞·离骚》中的《招魂》,是中国古代音乐剧曲牌的名称。
《飞蒭挽粟》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飞(虍)、蒭(艹)、挽(扌)、粟(米)。它的笔画分别是飞(4画)、蒭(11画)、挽(9画)、粟(10画)。
《飞蒭挽粟》的繁体字为飛蕏輓粟。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飞蒭挽粟》为例,古代写法为飛蕏揫粟,字形更加古朴,结构变化较大。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书写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1. 秋风送爽,金秋时节,田野上飞蒭挽粟。
2. 姐姐慢慢地走过稻田,飞蒭挽粟的景象使她心旷神怡。
组词:飞翔、蒭蒭、挽弓、粟米。
近义词:飞舞、挽动。
反义词:静止、枯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