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使令酌酒者。《礼记·投壶》:“﹝司射﹞命酌曰:‘请行觴。’酌者曰:‘诺。’” 陈澔 集说:“司射命酌酒者行罚爵。”
(2).使令酌酒。《晋书·元帝纪》:“初镇 江 东,颇以酒废事。 王导 深以为言,帝命酌,引觴覆之,於此遂絶。”
(3).泛指饮酒。 唐 王勃 《秋日宴季处士宅序》:“披白云而开筵,俯青溪而命酌。”
“命酌”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与饮酒礼仪相关,具体可分解为以下三个义项:
使令酌酒者
指宴饮时,司仪(如司射)命令负责斟酒的人行罚酒。出自《礼记·投壶》记载的投壶礼场景,司射在仪式中“命酌”,示意侍者执行斟酒流程。
使令酌酒
表示直接下令斟酒的动作。例如《晋书·元帝纪》记载,晋元帝曾因饮酒误事,经王导劝谏后“命酌”覆觞,即下令倒酒并覆杯以表戒酒决心。
泛指饮酒
后引申为一般性的饮酒行为,常见于诗文。如唐代王勃《秋日宴季处士宅序》中“俯青溪而命酌”,即指宾主临溪宴饮的场景。
“命酌”一词从礼仪指令逐渐泛化为饮酒的雅称,反映了古代酒文化中的等级秩序与文人意趣。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礼记》《晋书》及唐宋诗文。
《命酌》是一个汉语词语,它的意思是根据别人的指示或布置而斟酌选择。
《命酌》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手”,它的笔画数是5画。
《命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顺从。当接受到长辈或上级的命令时,人们会谨慎地斟酌思考,确定最合适的方式去执行。
《命酌》的繁体字为「命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命酌」的字形与现代略有不同。其中,“命”字的上方有一个表示“糸”的部分,表示绳子,下方为“口”字的上半部分;而“酌”字则是在糸(绳子)的右侧加上了一个“斲”(zhú)的部分,表示切割的工具。整体来看,古代的「命酌」字形更接近于表示用绳子切割的动作。
1. 老师布置了这个任务,我们要仔细命酌后再行动。
2. 在他的命酌之下,我们更有信心完成这项工作。
命令、命运、谨慎、斟酌、选择。
近义词:斟酌、谨慎
反义词:随意、马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