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寡的意思、九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寡的解释

《文选·枚乘〈七发〉》:“ 龙门 之桐……使 琴挚 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张铣 注:“钩、珥皆寳也,隐、约皆琴上饰。取孤子******之寳而用之,欲其声多悲声。九寡,九度寡也。”后以九寡代称悲哀的琴声。 宋 杨万里 《和文明主簿叔见寄之韵》之一:“古声弹九寡,妙学足三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寡"是一个极其罕见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代典故,指代一位有九个儿子的寡妇。其详细解释如下:

  1. 本义与典故来源:

    • 该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列女传》的记载(虽原文细节有不同说法,但核心故事一致)。故事讲述一位擅长弹琴的鲁国寡妇(一说为春秋时鲁国音乐家师旷所遇),她不幸丧夫,独自抚养九个儿子。生活艰辛,心境悲凉。后世常用“九寡”或其衍生词(如“九寡珥”)来指代这位特定的寡妇,并以其形象象征孤苦、哀伤之情。
  2. 文学意象与象征意义:

    • 在文学作品中,“九寡”超越了具体人物,成为一种悲苦、孤寂、哀怨的象征意象。例如,唐代诗人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中写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诗中虽未直接出现“九寡”,但描绘的悲怆琴音常被后人联系到类似“九寡”所弹的哀曲意境)。
    • 其核心象征意义在于极度的孤苦无依(虽有众多儿子,但依然寡居凄凉)和深沉的哀伤。
  3. “九寡之珥”的引申:

    • 典故中提到这位寡妇用儿子们的耳饰(珥)来装饰琴弦(一说为琴徽)。因此,“九寡之珥”常被用来:
      • 指代珍贵而蕴含悲情的事物。
      • 形容琴弦或琴音的悲凉动人。例如,在描写音乐感人至深时,可能会用“动九寡之珥”这样的表述。
  4. 现代使用与地位:

    • “九寡”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是一个非常生僻的文言词。
    • 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诗词鉴赏或探讨特定典故的语境中。
    • 理解这个词的关键在于把握其背后的典故及其所承载的悲苦、孤寂的象征意义。

“九寡”特指古代传说中那位有九个儿子的鲁国寡妇,其故事载于《列女传》。这个词及其相关意象(如“九寡之珥”)在古文中主要用于象征深切的孤苦、哀怨之情,或指代珍贵而蕴含悲情的琴弦/琴音。它是一个高度文学化、典故化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极为罕见。

主要参考来源:

  1. 《列女传》 (西汉·刘向):记载了“九寡”典故的原始出处。
  2. 《文选》李善注:在注释相关辞赋(如枚乘《七发》)时引用了《列女传》中“九寡”的故事及其“珥”的细节。
  3. 古代诗文注释与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可能在辑录故事或注释诗文时提及此典故。
  4. 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辞书:在解释“九寡”或相关词条(如“九寡珥”)时会引用上述古籍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九寡”是一个源自古代文学作品的词汇,其含义与典故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出自西汉枚乘的《七发》,原文提到制作琴时使用“九寡之珥”(九度守寡妇人的耳饰)作为琴饰,目的是使琴声蕴含悲切之情。张铣在注释中进一步说明,这是通过孤寡之人的物品来强化音乐的情感表达。

二、核心含义

指代悲哀的琴声,后成为文学中象征凄凉音调的典故。例如宋代杨万里在诗中用“古声弹九寡”形容琴声的哀婉。

三、延伸解读

  1. 数字“九”的特殊性:并非实指九人,而是古代表示“多次”的虚数用法,暗示极度孤寡的状态。
  2. 文化意象:通过器物(耳饰)与人物命运(守寡)的关联,构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物寄情”的典型手法。

注:部分网络释义提到“形容人口稀少”(如),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建议以《七发》原始出处及历代注释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鄙家髌骨成科赤罴辞语倒街卧巷道思蛾儿鳄蜥匪什概义革运涵畜含糊颢颢后园货郎子祸胎夹布翦弃解闷浄信祲沴康乐累劫廉俸梁倡连七纸利润率六朝文履尚卖命曼头没情趣摩肩如云木斫篇述辟法浅伪青红皂白情行起色绻慕惹怒三表五饵上天梯山河表里山邑沙涩适然石竈速率太卜铜柱退去危磴蜗睆五斗先生祥光晓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