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文王 宫名。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成 有 岐阳 之蒐, 康 有 酆宫 之朝。” 杜预 注:“ 酆 在 始平 鄠县 东,有 灵臺 , 康王 於是朝诸侯。”一说,为 文王 庙。见 杨伯峻 注。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
(2).道教语。指冥狱。 唐 陆龟蒙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吾闻 酆宫 内,日月自昏旦。” 清 唐孙华 《王鹤尹挽诗》之二:“文章世上浑无用,合向 酆宫 颂帝晨。”参见“ 酆都 ”。
关于“酆宫”的词义解释,综合历史文献和道教文化背景,可分为以下两方面:
周代宫殿/宗庙
酆宫是西周时期的建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原户县)北部。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周康王曾在此朝会诸侯()。
地理关联
与“岐阳”(周成王狩猎地)并称,反映西周早期政治活动轨迹,现存遗址包括灵台等()。
在道教语境中,酆宫象征冥界地狱,与“酆都”概念相关,代表亡魂审判与轮回之所()。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地理考证或道教文化解析,可提供具体方向以便补充。
《酆宫》是一个指代古代传说中的鬼神之所,主要出现在道教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形容恐怖、阴森的场所或者指代幽冥地府。
《酆宫》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酉”和“宀”,其中“酉”是酒的象形字,表示与酒有关;“宀”是房屋的象形字,表示它的意义与屋宇有关。根据部首和笔画来查字典可以发现,《酆宫》总共有12个笔画。
《酆宫》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据传,古代有一个名叫酆都的神明,他统领着地府,掌管着人们的生死。酆都的宫殿被称为酆宫,是一个神秘、阴森的地方。
《酆宫》的繁体字为「酆宮」。
在古代汉字中,「酆宫」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具体变化因时代而异。但总体来说,其基本字形与现代相似,均包含“酉”和“宀”的组合。
1. 那座废墟被人们称为酆宫,到了夜晚充满了鬼魅般的气息。
2. 我们要小心行事,不要惹恼了酆宫的司命之神。
酆国、宫殿、阴森、鬼魅、幽冥等。
冥府、阴间、黄泉等。
人间、阳世、世间等。
傍人门户闭经毕昴碧瓯擘划不敢告劳层出叠见长源公晨礼迟莫串通一气楚砧粗汉殂殁村际打游飞荰衡二兽坟田感怿亘古通今苟合取容寒疝鸿踪胡儿剪荡集成电路积德介絶接替集散君子之交淡如水老劲龙荔鹿裘明晓南极潇湘南明狞飙佩珰軿罗衣片纸青蒻勤政聚会屈下上隮商洽设客寿西颂仪讨面皮同化通塞颓垫拓荒卫乐围壍无待蓍龟相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