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品行。《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
“尚行”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来源进行解读,主要存在两种解释方向:
古典文献中的解释(主流含义) 源自《庄子·刻意》的“刻意尚行,离世异俗”,指崇尚高尚的品行,强调对道德准则的尊崇与实践。这一用法在多个权威典籍(如汉典、沪江词典)中被收录,属于传统汉语词汇的典型用法,常用于描述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
现代延伸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仍然行得通、有效”,属于成语化用法,强调事物或规则的延续性。例如可用来形容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的适用性。
补充说明: 两种解释的差异源于语境变迁。若引用古典文献(如道家思想相关文本),需采用第一种含义;若用于现代口语或非学术场景,可结合具体语境选择第二种解释。建议优先参考《庄子》原典的权威释义。
尚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某种行为或品质表示赞许和推崇。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慷慨、正直、高尚。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风气或风格在社会中被广泛认可。
尚行的部首是彳(走之彳)和行(行走之行),在汉字拼音中的部首是xíng。
尚行的总笔画数是10画。
尚行在中国古代已有使用,最早出现在《荀子·礼论》这本著作中,描述了行为高尚、品质崇高之意。
繁体字尚行的写法为「尙行」。
在古代,尚行的写法并无太大变化,仍然采用彳和行的结构。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尚行的原始形状是行走的脚印,表示追求行为的高尚。
1. 他的行为一直很尚行,受到了大家的赞赏。
2. 这个团队坚持尚行的原则,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1. 尚方宝剑:指古代皇帝所用的宝剑,也用来形容威力强大的利器。
2. 尚书:古代官衔之一,负责记录国家大事和政令的文书。
1. 崇高:形容行为或品质高尚,超出寻常,具有崇高的价值。
2. 脱俗:形容行为或气质超越尘世,与凡俗不同。
1. 卑鄙:形容行为卑劣、道德败坏。
2. 低级:形容品质或行为水平低下,没有起码的素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