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榠楂的意思、榠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榠楂的解释

[quince]榠桲,一种乔木及其果实,略似苹果,果肉酸,可作蜜饯及胶水

详细解释

亦作“ 榠查 ”。亦作“ 榠樝 ”。果木名。落叶乔木。果实亦名榠楂,味涩,可入药。《南史·到彦之传》:“ 王敬则 执榠查,以刀子削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部·榠楂》﹝集解﹞引 苏颂 曰:“榠楂木、叶、花、实酷类木瓜,但比木瓜大而黄色。辨之惟看蒂间别有重蒂如乳者为木瓜,无此则榠楂也。可以进酒去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百十柿以一榠樝置其中,则红熟烂如泥而可食。” 宋 王安石 《示安大师》诗:“踞堂俯视何所有,窈窕樛木垂榠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榠楂”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榠楂”是蔷薇科植物木瓜(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的成熟果实,习称光皮木瓜。拼音存在两种常见标注:míng zhāmíng chá,可能与方言或历史读音差异有关。

二、形态特征

  1. 植物属性:落叶乔木或灌木,外形酷似木瓜,但果实比普通木瓜更大且呈黄色,可通过果蒂处是否有“乳状重蒂”与普通木瓜区分。
  2. 果实特性:味酸涩,果肉可作蜜饯、胶水原料,但需加工处理后方可食用。

三、用途与价值

四、历史记载

该词最早见于《南史》,提及王敬则削榠楂的情节。明代《本草纲目》及宋代《归田录》中均有对其形态和用途的详细描述。


若需进一步了解植物分类或具体药方,可参考《中国植物志》或中医药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榠楂的意思

榠楂(míng zhā)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果实内部结构类型的形状。它表示果实内部的种子或果核连着果肉,形状像心脏一样。

榠楂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榠楂的部首是木字旁,表示与木相关的字义。它的笔画数是16画。

榠楂的来源

榠楂这个词的起源比较模糊。它可能来自于古代民间对某种果实的称呼,后来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

榠楂的繁体

榠楂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檰楂。

榠楂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榠楂在古代很少出现,因此其古字形的写法不太确定。

榠楂的例句

1. 这种果实被称为榠楂,形状很奇特。

2. 榠楂果实中的种子非常饱满。

榠楂的组词

榠楂并没有与之相关的常用组词。

榠楂的近义词

榠楂的近义词可以是果肉种子连结、心形果实。

榠楂的反义词

榠楂的反义词可以是果肉果核分离、非心形果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