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阇黎的意思、阇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阇黎的解释

见“ 闍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阇黎(dū lí),佛教术语,是梵语“阿阇黎”(Ācārya)的音译简称,意为“教授弟子、纠正弟子行为之师”,即佛教中具有教授、规范弟子资格的导师或高僧。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读音与字源


二、核心释义

  1. 佛教导师的尊称

    指精通佛法、具足戒行,能教授弟子佛法与戒律的高僧。如《四分律》载:“阿阇黎者,能教弟子法式之义。”

  2. 特指传戒或授法之师

    在密宗中,“阿阇黎”特指为弟子灌顶、传授密法的上师,地位崇高。

  3. 唐宋时期的僧人通称

    唐宋文献中常以“阇黎”泛指出家僧人。如唐代贾岛《送僧》诗:“平生奉道心,一见阇黎深。”


三、文化背景


四、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阇黎”主要用于佛教语境或学术讨论,强调其宗教权威性。例:

“寺院礼请高僧大德为阇黎,主持传戒法会。”


引用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Z].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丁福保. 《佛学大辞典》[M]. 文物出版社, 1984.
  3. 全唐诗库. 《全唐诗》卷五七三·贾岛诗[DB/OL]. 中华书局.
  4. 赞宁. 《宋高僧传》[M].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7.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来源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阇黎”是佛教术语,来源于梵语“阿阇梨”(acarya)的简称,意为高僧或泛指僧人、和尚。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读音与词源

2.词义解析

3.文学与文化引用

4.注音差异说明

“阇黎”是佛教对僧侣的尊称,兼具特指与泛指的语义,读音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更多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或相关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八斗之才辩动不得要领不情菜户裁造院参怀参战案长干常主儳焉称望趁期赤绳绾足楚徼倒班大仆典簿东不识蛾贼犯律凤韶浮学高敏孤游函商贺老计辰既定戟铓金波玉液看街棱皮龟流産龙章凤函买王得羊买笑追欢牦轩没三没四冥寞鸣谢米奇牛种蓬门筚户铅粉千人所指庆泰曲吕饶给惹草沾花桑柘散怀舍生取谊通州退斥驼毳晚造消逝晓以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