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貌虽是人,心却如野兽。形容人凶恶残6*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时臺中谓之语曰: 侯知一 不伏致仕, 张琮 自请起復……皆非名教中人,并是王化外物。兽心人面,不其然乎!”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你身荣再婚,害我把香罗自缠,你这兽心人面!” 清 洪楝园 《悬嶴猿·诫猿》:“洵是兽心人面,问 袁公 此意能知?”参见“ 人面兽心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兽心人面汉语 快速查询。
“兽心人面”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òu xīn rén miàn,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形容人的外貌虽与常人无异,但内心却如野兽般凶恶残暴。该成语强调表里不一,尤其指品行极端恶劣、违背人性道德的人。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张鷟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原文提到:“兽心人面,不其然乎!”,用以批判当时某些官员表面遵循礼教、实则残暴虚伪的行径。
用法与语境
近义词与辨析
文化延伸
成语反映了古代对道德与人性的评判标准,常用于文学或口语中,警示人们勿被表象迷惑,需洞察本质。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朝野佥载》及相关文学评论。
《兽心人面》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心险恶、凶狠残忍的样子。
成语《兽心人面》的部首是“心”和“面”,共有12个笔画。
《兽心人面》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季子传》中,原文是“杨季子兽心人面,所乐无适。”意思是指杨季子心如野兽,面容凶残,无所喜乐。
《兽心人面》的繁体字是「獸心人面」。
在古代汉字中,兽的写法有偏旁部首(另一个读音为“曾”)和俞部,其中部首偏旁为“犬”,俞部为“犬”。
心的古代写法是“忄”,是一个心字旁,放在其他字的左边。
人的古代写法是「亻」,在古代有时会把“亻”放在其他字的左边。
面的古代写法为「靣」,在古代把原本写作“面”的部分抽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字。
他慢慢脱下帽子,露出那张兽心人面的脸。
兽心、人面、心狠手辣、凶残恶毒。
凶恶狠毒、面目狰狞。
善良和蔼、心怀善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