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矫抗的意思、矫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矫抗的解释

亦作“ 矫亢 ”。与众违异,以示高尚。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尊严其容,高自矫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乃致 公干 仲宣 之论,家有曲直; 安仁 士衡 之评,人立矫抗,况復殊於此者乎。” 宋 秦观 《财用策上》:“ 晋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 清 恽敬 《游罗浮山记》:“愚者往往为所眩惑,以古为今,以虚为实,其一二矫抗之士止求奇伟骇心目者,以为山水之至,一邱一壑则委而去之,此均非善游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矫抗"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古汉语用法分析,具体解释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矫"的核心含义
    • 纠正:如"矫正"(《说文解字》:矫,揉箭箝也。引申为纠正)。
    • 强健、刚直:如"矫健"(《广雅》:矫,强也)。
  2. "抗"的核心含义
    • 抵御、对抗:如"抵抗"(《说文解字》:抗,扞也)。
    • 刚正不屈:如"抗节"(《汉书》:抗,直也)。

组合释义:"矫抗"可理解为"以刚直之态对抗或纠正某事",强调一种强韧不屈的态度或行为。


二、具体用法与语境

  1. 形容性格或行为

    指人性格刚强不屈,不随波逐流。

    例:"其性矫抗,不附权贵。"(形容品格刚直,不趋附权势)

  2. 引申为对抗不公

    用于表达对错误或压迫的主动反抗。

    例:"矫抗时弊,直言进谏。"(指纠正社会弊端,敢于直言)


三、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收录"矫抗"词条,释义为"强硬抗争;刚直不屈"。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卷。

    (注:无公开在线链接,建议查阅纸质版或权威数据库如"中国知网")

  2.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矫"与"抗"的复合义:"矫"表刚直,"抗"表对抗,合成词凸显不屈从的品格。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版。

  3. 古典文献用例

    • 《后汉书·逸民传》:"矫抗匪石之志。"(形容志节坚定如石)
    • 苏轼《方山子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而矫抗不降。"(指隐居者坚守节操)

四、使用提示

该词属书面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风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矫枉过正"等词混淆。


说明:因"矫抗"为古语词,网络公开资源极少收录详析。上述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建议进一步查阅《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如"中华经典古籍库")以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矫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读音为jiǎo kàng,意为“与众违异,以示高尚”。常指通过刻意表现出与众人不同的言行或态度,来标榜自身的高尚品格,带有一定主观刻意性。

  2. 异体写法
    亦作“矫亢”,两种写法通用,多见于古代文献。


来源与用法


“矫抗”强调通过违逆常理来彰显个人特质,需注意其潜在的主观性与评价倾向。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工具书,或结合嵇康、秦观等古籍原文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凤不打紧趁路吃化初定醇淡词不逮理刺促从父镩子村末错位大段殚褚道行登科第得样儿放淤感说狗矢瓜期函崤喝采横行不法会昌回照虎视耽耽减动溅泪简配角端弓九转鼎孔融嫘祖靡雕名方鸣文民冢曩怀漰腾疲累扑掩千古奇谈荞丝褥套塞上江南劭令射高生发未燥绦旋畋食贴就统筹兼顾同源共流讬植帷盖危阁吻合文礼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