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接待宾客。《周礼·秋官·司仪》:“君馆客,客辟。” 郑玄 注:“君馆客者,客将去,就省之,尽殷勤也。”《左传·哀公十五年》:“ 陈成子 馆客。” 杜预 注:“使 景伯 子赣 就馆。”
(2).门客;幕宾。《魏书·崔亮传》:“ 冲 甚奇之,迎为馆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郡人求馆客者,多就谋之。”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东鲁遗黎》:“ 信云父 , 山东 人, 元 兵南下,为 张宏范 元帅馆客。”
(3).指塾师。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闲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子弟者,谓之‘馆客’。”
“馆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接待宾客 指主人对宾客的礼遇行为,常见于古代礼仪记载。如《周礼·秋官·司仪》提到“君馆客”,郑玄注“客将去,就省之,尽殷勤也”,体现送别时的周到礼节。另《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陈成子馆客”,杜预注解为安排宾客入住馆舍,强调待客的具体形式。
门客或幕僚 指依附于权贵的谋士、助手。例如《魏书·崔亮传》记载崔亮因才华被李冲“迎为馆客”,陆游《老学庵笔记》亦提到地方百姓寻求幕僚时多求助此类人。这类用法常见于南北朝至宋代文献,反映古代人才依附关系。
私塾教师 宋代开始出现的引申义,如《梦粱录》将训导学童的“馆客”列为“闲人”职业之一,吴自牧的记录表明这一职业在宋代市井中已形成特定群体。
注意:部分资料(如)将“馆客”简化为“宴会贵宾”,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为现代简化解释。建议优先参考《周礼》《魏书》等典籍及宋代笔记的记载。
馆客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指在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停留的访客,也可以指文章中提及的在某个地方的顾客。
馆客的部首是阝(阜),它是汉字的底部构件,表示“邑”(城市)或者“阴气”的意思。馆客的笔画总共有12画。
馆客一词古已有之,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三年》,文中用“馆”指宫廷内的客人,用“客”指受宴请的人。
馆客的繁体字为館客。
在古时候,汉字馆客的写法为“館”(饣旨+贯旁,左右两点象征门),“客”(宀+各),表示客人在館中的意思。
1. 今天图书馆的馆客很多,大家都很用心地阅读着书籍。
2. 艺术馆里的馆客摄影着美丽的艺术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馆长、馆员、游客、观众、读者等
访客、来宾、宾客、客人等
主人、居民、家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