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德的意思、民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德的解释

(1).民众的道德。《书·君奭》:“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论语·学而》:“ 曾子 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严复 《<原富>按语》七二:“此谓合众可,谓之民主不可。何则?以其有奴婢故也。又以知民主之制,乃民智最深民德最优时事。”

(2).指有德之人。《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朱熹 集注:“言皇天神明,无所阿私,观民之德,有圣贤者,则置其辅助之力,而立以为君也。”

(3).犹民力。《墨子·节用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废,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民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民众的道德

指社会整体的道德风尚或百姓的品德修养。例如《论语·学而》中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通过重视丧祭礼仪来引导民众道德趋向淳厚。严复在《原富》按语中亦将“民德”与社会制度关联,认为民主制度需以“民智最深民德最优”为基础。

二、有德之人

特指具备高尚品德的贤者。如《楚辞·离骚》中“览民德焉错辅”,朱熹注解为“观民之德,有圣贤者则立以为君”,说明古代对德性典范的推崇。

三、民力(引申义)

部分文献中引申为百姓的劳力或社会资源。如《书·君奭》中“君惟乃知民德”的表述,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对民众力量的考量。


文学应用示例:宋代林通《九日亭》中“风流令尹江山主,此乐同民德已馨”,此处“民德”融合了道德与民力的双重意涵,体现士大夫对治下民风的期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民德》的意思

《民德》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民”和“德”。它的意思是指“民众的德行”或者“人民的品德”。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社会中人们的道德水平,以及他们对社会规范的遵守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拆分《民》的部首是“氏”,它笔画数为三;拆分《德》的部首是“彳”,它的笔画数为三。

来源及繁体

《民德》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它在古代文字中没有太多变化,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形状大致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民德》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是“民德”,字形比较接近现代的样子.

例句

1.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民德提高。

2. 一个国家的发展与人民的民德密切相关。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民族、德育、民风、德行。

近义词:民众道德、公德。

反义词:恶行、不德。

别人正在浏览...

乘乖赤緑瞅采抽摘杵搏石词翰大段大梦大有年断壁残璋繁富蜂合蚁聚凤花锦盖地改议规括骨体鼓子词寒潭诃伽国鸿祯黄皮寡瘦回许豆兼金骄狞咭咭哝哝酒董酒花伉急嵁绝靠歇肯要老妪吹篪笼东僶勉暮色苍茫闹鱼花跑荒扑剌琼函齐徒诠择惹事桑织沙鹭山阴邵南圣木慑惴始黄轼蛙十王殿水螅堂邑讨赏土崩鱼烂铦鉏相船相公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