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取的意思、拗取的详细解释
拗取的解释
折取。 邵瑞彭 《留别上海》诗之一:“拗取 春申 柳一枝,江天如墨髩如丝。”
词语分解
- 拗的解释 拗 ǎ 弯曲使断,折:竹竿拗断了。 拗 à 不顺,不顺从:拗口。拗口令。 拗 ù 固执,不驯顺:执拗。拗不过他。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取的解释 取 ǔ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消去:取消。取缔。 与予去存弃舍送 笔画数
专业解析
"拗取"是一个相对生僻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以从字义拆解和古籍用例中探寻。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拗 (ǎo / ào / niù): 本义指用手折断、使弯曲,引申为不顺从、违逆、固执。在“拗取”一词中,取其“强力改变、不顺从”之意。
- 取 (qǔ): 基本义为拿、得到、获得。
- 核心含义: “拗取”意指通过强力、强行或不顾对方意愿的方式获取、夺取某物。它强调获取行为带有强制性、非自愿性,甚至粗暴性。
二、 权威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罗竹风 主编,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对“拗”的释义中包含“折,折断”及“违逆,不顺”义项。“拗取”虽未单独列条,但根据构词法及古籍用例,其含义可归纳为“强行夺取;强取”。来源:《汉语大词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正字通》 (明·张自烈): 在解释“拗”字时提到:“拗,折也。又强取人物曰拗。” 这直接点明了“拗”有“强取”的意思,是“拗取”含义的直接来源。来源:《正字通》是明代重要的字书,对字义的训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集韵》 (宋·丁度等): 收录了“拗”的读音(如“於绞切”,音ǎo)和释义(“戾也”,即违背、不顺),为理解“拗”在“拗取”中的含义提供了音韵和古义基础。来源:《集韵》是宋代官修的韵书,是研究中古音和字义的重要典籍。
三、 使用场景与特点
- 强制性: “拗取”的核心在于获取方式的非自愿性,常指施加力量或压力迫使对方交出物品。
- 对象: 多用于具体物品的夺取,也可引申指强行获得某种抽象事物(如机会、权利),但相对少见。
- 语境: 常见于描述武力抢夺、恃强凌弱、违背他人意愿获取等场景。带有贬义色彩。
- 罕见性: 在现代汉语中,“拗取”已非常用词汇,更多被“抢夺”、“强夺”、“攫取”、“夺取”等同义词或近义词替代。
四、 同义词辨析
- 抢夺 / 掠夺: 更强调公开、暴力地夺取,程度通常比“拗取”更激烈。
- 强夺: 与“拗取”意思非常接近,都指用强力夺取。
- 攫取: 强调像猛禽用爪抓取一样迅速、贪婪地获取,可用于具体物或抽象利益。
- 夺取: 含义较广,可指用武力或强力取得,也可指通过努力争取获得,中性或带褒义。
“拗取”意指强行夺取、强取,强调通过强力、违逆对方意愿的方式获取物品或利益。它是一个相对古旧且使用频率较低的词汇,其含义可从“拗”字的“违逆、折断”本义和“取”字的“获得”本义推导而来,并在古代字书(如《正字通》)中有明确体现。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抢夺”、“强夺”、“攫取”等词来表达类似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拗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 基本释义
- 拼音:niù qǔ(注音:ㄋㄧㄡˋ ㄑㄩˇ)
- 词义:指“折取”,即通过弯曲或折断的方式取得某物。例如邵瑞彭在《留别上海》诗中写道:“拗取春申柳一枝,江天如墨髩如丝。”
2. 构成解析
- “拗”:此处读作niù,既有“固执、不驯顺”的形容词义(如“执拗”),也有动词义“使弯曲、折断”(如“拗断竹竿”)。
- “取”:表示获取、选择,如“索取”“取景”。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古典语境中,描述以折枝、摘取等动作获取自然物(如柳枝、花卉等),带有一定的诗意色彩。
4. 扩展说明
“拗取”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诗词或仿古表达中。如需近义词,可参考“折取”“采撷”等词。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信息,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阿爷白瞎八遐悲荒避暑才德层遝肠癕澄源正本酬沮穿执佽飞肥瘦风泪眼高山大川告状鲠介苟偷棺钉贵嫔古文家横门黄老篁山火政检刻肩随燋炷借润界域酒杯藤九域图獧巧巨人传口惠两脚货轥轹浏浏陇海陇邱鸟汉暖座拍试铺底穷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赡学事始寿画私义缩甲酥油花毯布天杪条诘万笏惟利是营卫生院蟹眼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