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漫的意思、縻漫的详细解释
縻漫的解释
指畦堰损碎浸漫。縻,通“ 靡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东北数十里,有 屈原 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 屈田 之称也。”
词语分解
- 縻的解释 縻 í 牛缰线。 捆,拴:羁縻(.束缚;.笼络使不生异心)。 笔画数:; 部首:糸; 笔顺编号:
- 漫的解释 漫 à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淹没:大水漫过桥面。 满,遍,到处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
网络扩展解释
“縻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拼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mí màn
- 释义:指农田的畦堰(灌溉用的土堤)损毁破碎,导致水流浸漫、扩散的现象。其中“縻”通“靡”,意为破碎、毁坏;“漫”指水流不受约束地蔓延。
2.出处与例句
- 古籍出处: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二》——“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
此处描述屈原旧居附近的农田因畦堰破损而水流漫溢,但“屈田”的地名仍被保留。
3.构成分析
- 縻:本义为牛缰绳(《说文解字》),引申为束缚、破碎。在“縻漫”中与“靡”通假,强调水利设施的破损状态。
- 漫:本义为水满外溢,如“漫山遍野”,此处指水流因堰体损坏而扩散。
4.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场景,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 近义词:可参考“漫漶”(模糊不清)、“溃漫”(堤坝溃决)等,但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5.延伸参考
-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地理志中。若需更深入理解,可结合《水经注》相关篇章及古代农业水利制度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縻漫的意思
《縻漫》(mí màn)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事物或情感在宽广、广泛的范围中延展、扩展或表达。它可以用来形容事物展开宽广的图景,或者形容情感扩散于广大范围。
拆分部首和笔画
《縻漫》由糸(纟)作为部首,表示丝绳,共有13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縻漫》的源自于古代“纟纒”之意,由于字形演变,原本包括有丝绳盘绕的意思,在后来演变过程中,扩展了词义。
在繁体字中,“縻漫”保留了字形的原貌,没有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縻漫的写法是稍有不同的。首先,部首糸的形态稍有差异,而且笔画数也有所不同。古时候汉字写法为「糹纏」。
例句
1. 一片縻漫的夜色中,星星点点点缀着黑暗的天空。
2. 音乐渐渐传来,縻漫在整个剧场中,每个人的心情都为之所动。
组词
1. 縻漫思绪
2. 縻漫画卷
3. 縻漫夜色
近义词
1. 弥漫:在空间中普遍分布或传播。
2. 蔓延:指火势、疾病等扩散范围广。
3. 弥布:广泛分布,遍及各处。
反义词
集中:指事物分散的程度小,范围有限。
聚拢:指事物集中于一点,聚集度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