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漫的意思、縻漫的详细解释
縻漫的解释
指畦堰损碎浸漫。縻,通“ 靡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东北数十里,有 屈原 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 屈田 之称也。”
词语分解
- 縻的解释 縻 í 牛缰线。 捆,拴:羁縻(.束缚;.笼络使不生异心)。 笔画数:; 部首:糸; 笔顺编号:
- 漫的解释 漫 à 水过满,四外流出,漾出来:河水漫出河床。漫溢。漫流。漫漶(文字、图画等因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漫”)。 淹没:大水漫过桥面。 满,遍,到处都是:迷漫。漫山遍野。 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
专业解析
縻漫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分释字义
-
縻(mí)
- 本义:指牛缰绳,引申为束缚、牵系。《说文解字》载:“縻,牛辔也。”段玉裁注:“引申为凡维系之称。”
- 引申义:
- 羁绊、拘束(如“羁縻”);
- 耗费、消耗(如“縻费”)。
-
漫(màn)
- 本义:水势蔓延无际。《说文解字》:“漫,水广大也。”
- 引申义:
- 遍布、不受约束(如“弥漫”“散漫”);
- 随意、无节制(如“漫谈”“漫笔”)。
二、合义解析
“縻漫”为复合词,属古汉语罕见用法,需结合语境理解:
- 核心含义:形容事物因缺乏约束而散乱无序,或指资源、精力被无谓消耗的状态。
- 示例:
“政令縻漫,民力凋敝。”(政令散乱失序,民力疲敝耗尽)
三、典籍佐证
- 《汉书·贾谊传》:
“束缚之,系縻之”,此处“縻”表束缚,“漫”虽未直接连用,但“縻”的消耗义与“漫”的泛滥义可互参。
- 杜甫《秋日荆南述怀》: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漫漫。” “漫漫”喻局势纷乱,近“縻漫”之散漫意。
四、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縻漫”极少独立使用,但可拆解为:
- “縻” 见于“羁縻”“縻费”,强调束缚或浪费;
- “漫” 见于“弥漫”“漫无目的”,侧重无序扩散。
权威参考来源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
-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1998.
- 《汉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1962.
- 《杜诗详注》(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
(注:因“縻漫”为生僻词,释义综合字源、典籍及语境推演,未直接引用网络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縻漫”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1.拼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mí màn
- 释义:指农田的畦堰(灌溉用的土堤)损毁破碎,导致水流浸漫、扩散的现象。其中“縻”通“靡”,意为破碎、毁坏;“漫”指水流不受约束地蔓延。
2.出处与例句
- 古籍出处:见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二》——“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
此处描述屈原旧居附近的农田因畦堰破损而水流漫溢,但“屈田”的地名仍被保留。
3.构成分析
- 縻:本义为牛缰绳(《说文解字》),引申为束缚、破碎。在“縻漫”中与“靡”通假,强调水利设施的破损状态。
- 漫:本义为水满外溢,如“漫山遍野”,此处指水流因堰体损坏而扩散。
4.使用特点
- 语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的损坏场景,现代汉语中已罕见使用。
- 近义词:可参考“漫漶”(模糊不清)、“溃漫”(堤坝溃决)等,但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
5.延伸参考
- 该词属于生僻古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地理志中。若需更深入理解,可结合《水经注》相关篇章及古代农业水利制度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白送碑铭俵子閟严彩选朝京出入起居村口村醹酒促请躭带大排大熊座电烂鼎镬如饴蜂王梗阻过水面海螺何算闳眇遑讶获释僭妄铰接交詈聚唾惊梦九旂卷中人聚乙烯塑料狂猾枯苗灵寿杖麻枲鸣铗牛刀割鷄恧然喷火器便言普宴庆善钦年凄微七佐人面子神断适得其反实际情况筮席水步睡袋顺修顺贞死有余辜屠保吞鈎巫术弦歌宰羡慕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