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饲养的禽畜。《墨子·号令》:“小城不自守通者,尽葆其老弱粟米畜产。”《史记·韩长孺列传》:“ 匈奴 虏略千餘人及畜产而去。”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驯鸠》:“呜呼,孰谓畜产无知乎!”
2.詈词。犹畜生。《东观汉记·刘宽传》:“ 宽 简略嗜酒,尝有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客不堪之,駡曰:‘畜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昔 刘文饶 不忍,駡奴为畜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翁﹞怒,唤生出,駡曰:‘畜产所为何事!’”
1.积蓄财产。《后汉书·陈蕃传》:“小家畜产百万之资,子孙尚耻愧失其先业。”
2.畜牧业产品的统称。指为人民生活提供的肉类、蛋品、乳品等副食品,为轻工业提供的皮、毛、羽、骨等原料。
“畜産”是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进行综合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现代常用义:指畜牧业及畜牧产品,涵盖家畜养殖(如牛、马、鸡等)及其副产品(肉类、蛋类、乳制品、皮毛等)。例如《史记》中提到的“虏其民人及畜产”即指牲畜和畜牧产品。
行业范畴: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分支,涉及经济动物饲养、疫病防治、产品加工等环节,为轻工业提供原料(如皮革、羽绒)。
饲养禽畜:早期文献如《墨子·号令》中“畜产”指代储存的粮食与牲畜,用于战时物资储备。
詈词(骂人话):汉代《东观汉记》等文献中,“畜产”被用作侮辱性词汇,相当于现代“畜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