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朔日的意思、朔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朔日的解释

[the first day of each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中国农历每月初一

详细解释

旧历每月初一日。《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 孙希旦 集解:“朔日,来岁十二月之朔也。”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惟 永泰 元年,秋九月朔日, 敬皇后 梓宫启自先塋,将祔于某陵。”《新唐书·韦縚传》:“詔 縚 奏《月令》一篇,朔日於 宣政 侧设榻,东向置案, 縚 坐读之,诸司官长悉升殿坐听。”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朔日是中国农历中每月第一天的别称,即初一。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天文现象
    朔日指月球运行至与太阳黄经相等的位置,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几乎成一直线。由于阳光被月球背面遮挡,地球上看不到月亮,故朔日夜晚无月光,又称“新月”。

  2. 历法意义

    • 农历以朔日作为每月起点,标志新月周期的开始。
    • 古代存在三种计算朔日的方法:以“平旦”(黎明)、“鸡鸣”(凌晨)或“夜半”(子时)为一日之始。
  3. 相关概念

    • 望日:与朔日相对,指农历每月十五,月相最圆。
    • 朔望月:从朔日到下一次朔日(或望日到望日)的周期,约29.5天,构成农历月份的基础。
  4. 历史与文化影响
    朔日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如《尚书》记载政权更迭常选在朔日。汉代《太初历》确立以正月朔日为岁首,成为春节的起源之一。

  5. 科学解释
    日月合朔时,月球未被阳光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因此不可见。此现象是制定阴历的核心依据。

总结来看,朔日既是天文现象,也是传统历法的关键节点,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时间观念和文化习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朔日的意思

朔日(shuò rì)是指农历每月第一个日子,也即每月初一。在农历中,月亮的盈亏变化是很重要的,而初一是月亮重新变得“朔”,所以被称为朔日。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朔日的偏旁部首是月(yuè)字旁,共有5划。

来源和繁体

朔日最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天文观测和农耕文化。而在繁体字中,朔字保持着完整的形态,与简体字的写法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朔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早期的写法是“壯”,含义是“月盛”。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形态。

例句

1. 今天是一年的第一天,是朔日。

2. 农历每个月的朔日都是重要的日子。

组词

月朔、朔风、朔方、朔夜、朔旦、朔州。

近义词

初一、首日。

反义词

望日。

别人正在浏览...

敝肠帛兰船不侔操修昌懋搀抢雕画东郭履东西方韥丸枫墀粉剂覆函弓工构隟鼓旆古筝怀辑荒年皇旨惠安活鲜鲜激光器疾号惊怳金匮石室疾作举凡扣絃廊市劳筋苦骨理剧剸繁露底卤拙谩且妙手空空庙幄貊道墨梅偏战劈成匹练襁褓物轻津青闱啬吝上操蛇柳失交石祖首出守虚私回太平间同畴委托书蓊薉相竞缃桃相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