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敛。《墨子·非乐上》:“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二》:“‘措’字以‘昔’为声。措敛,亦与‘籍敛’同。”
“措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uò liǎn,其核心含义为聚敛,主要指通过征收或收集的方式积累财物,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统治者对民众的赋税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根据多个权威来源(、、),“措敛”意为“聚敛”,即通过强制或集中的手段征收财物。例如《墨子·非乐上》中提到:“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此处指统治者向百姓横征暴敛以铸造礼乐器具。
词源与近义词
使用场景与情感色彩
扩展说明
需注意与“措施收敛”(成语,指约束行为)区分()。后者为现代衍生词汇,与“措敛”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赋税制度或《墨子》中的具体引用背景,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研究资料。
《措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安排整理、规整收敛。它可以指代在行动、言语或者思想方面对自己进行调整和约束。
《措敛》的拆分部首是手,部首笔画数为4。在笔画上,整个汉字共有13画。
《措敛》的来源比较复杂,它结合了“措”和“敛”两个字的意义。
其中,“措”字来源于古文字“禺”和“心”。古代人将示意“手”和“心”相关联,表示人用手安抚心灵,即通过行动来调整自己的思绪和情绪。
而“敛”字则是由“小”和“爪”组成,意味着将小的东西收敛起来。这里的“小”是形容词,用来表示数量有限的东西。
《措敛》的繁体字为「措斂」。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古代书法家们在书写《措敛》时,可能会稍微有所变动,但整体的意义和形状都是类似的。
1. 他在工作中措敛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冷静和沉稳。
2. 学会措敛自己的言辞,不要随意伤害他人的感情。
措施、措辞、敛财等。
整理、收拾、调整、安排。
张扬、放纵、松散、混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