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关国的意思、关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关国的解释

指乡关故国。 南朝 梁 江淹 《还故国》诗:“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簧。” 唐 武元衡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诗:“关国通 秦 限,波涛隔 汉 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关国"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均属历史地理概念:


一、指边境要塞或军事重镇

指古代位于险要关隘、具有重要军事防御功能的地区或城池。

例证:

《史记·张仪列传》载:“秦下甲据宜阳,断韩之上地,东取成皋、荥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司马贞索隐:“关国,谓函谷关国之门户。”

此处的“关国”即强调函谷关作为秦国屏障的战略地位。

来源: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关国”词条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关”字释义


二、指关隘所辖的行政区划

特指以关隘为中心形成的行政或军事管辖区域,多用于汉唐时期。

例证: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三》:“虎牢关,唐置关国,屯兵戍守,控扼东都咽喉。”

此处“关国”指唐代在虎牢关设立的军事管辖区。

来源: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关”部释义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关国”条目


三、引申义:国之门户

象征国家边防安全的核心要地,常见于文言诗文。

例证:

王勃《滕王阁序》:“关国锁钥,控蛮荆而引瓯越。”

以“关国”喻指南昌作为长江中游的军事枢纽地位。

来源:

《全唐诗》卷五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王勃篇注解


“关国”属文言词,现代汉语已罕用,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关隘的军事与地理功能展开,兼具具体防御工事(如函谷关、虎牢关)与抽象战略价值(如“国之锁钥”)两层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关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乡关故国”,即故乡或故国,常用于表达对故土的思念。该词由“关”(乡关)与“国”(故国)组合而成,带有浓厚的文学意象。

  2. 出处与例句

    • 南朝梁·江淹《还故国》诗:“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簧。”
    • 唐·武元衡《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关国通秦限,波涛隔汉川。”
      这两例均通过“关国”寄托对故乡的感慨或地理阻隔的描写。
  3.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古典诗文,现代汉语中已罕见。其近义词可包括“故园”“乡国”,反义词则需根据语境推断,如“异域”“他乡”等。

  4. 补充说明
    需注意与成语“闭关锁国”(指封闭对外往来)区分,二者虽含相同字,但语义无关联。

建议需要完整古籍用例或进一步分析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傲弃百子堂币籍産母痨姹紫嫣红诚贯雌风雌视达练大面皮儿得亡钝直風門凤烛抚几够受含章天挺黑娄娄和氏璧鸿茂后生小子讙嗷涣尔冰开魂慙色褫将身暨暨锦檀钧裁考试丽典伶透霤槽砻刻緑醑甯封弄珠驽材啓明星青磴轻拢慢捻青水皂白酋酋三法殇宫湜籍失修衰征水精帘蒐畋鹔鹴袍抬秤腾蹶逷听远闻文定瘟鬼无韵现路子邪戛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