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鸬鷀瘟的意思、鸬鷀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鸬鷀瘟的解释

中医病名。即百日咳。小儿易患,咳嗽不止,连作数十声,如物哽咽,欲吐难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鸬鷀瘟(lú cí wēn)是中医古籍中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旧称,因患者腮部肿胀如鸬鷀(一种水鸟)的喉囊而得名。以下是该术语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病症特征

    指以腮部肿胀、发热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对应。其特点是双侧或单侧腮腺红肿疼痛,伴有发热、头痛,多见于儿童。

  2. 命名来源

    “鸬鷀”因其喉部有囊袋,古人将腮腺肿胀的形态类比于此鸟特征;“瘟”则表明其传染性。


二、中医病理与记载

  1.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系外感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气血郁滞于腮部所致。明代《温疫论》将其归为“时疫”,强调其流行性。

  2. 古籍文献

    • 《医宗金鉴》载:“鸬鷀瘟生两腮肿,外感风温内热壅。”
    • 《疡医大全》描述其症状为“腮颌漫肿,恶寒发热”。

三、现代医学对应与演变

  1. 疾病关联

    现代医学证实该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属呼吸道传染病,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等。

  2. 术语变迁

    随着西医传入,“鸬鷀瘟”逐渐被“痄腮”“流行性腮腺炎”取代,但中医典籍仍保留古称。


四、文化延伸

《本草纲目》提及鸬鷀“其涎可疗噎膈”,而古人以动物特征命名疾病,反映传统医学的取类比象思维。


参考资料

  1. 李经纬 等.《中医大辞典》(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ISBN: 9787117062823
  2. 吴又可.《温疫论》. 明崇祯十五年刻本
  3. 吴谦 等.《医宗金鉴》. 清乾隆七年武英殿刻本
  4. 顾世澄.《疡医大全》. 清乾隆二十五年刻本
  5.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8. ISBN: 9787117005370

网络扩展解释

鸬鹚瘟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中医术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来源:

一、医学病症解释

  1. 瘟疫类疾病
    指以头面部肿胀、发热恶寒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又称“大头瘟”“虾蟆瘟”。

    • 症状:两腮肿胀、憎寒、恶热、咽喉肿痛,多因疫疠之气侵袭上焦所致。
    • 历史记载:《医学正传》《证治汇补》等古籍均提到此病与气候异常、疫气流行相关。
  2. 百日咳
    部分文献(如汉典)将其解释为小儿易患的“百日咳”,表现为持续性痉挛性咳嗽,如物哽咽。

二、成语比喻义

在非医学语境中,鸬鹚瘟可比喻人多拥挤、场面混乱,源自鸬鹚群聚的习性。

三、补充说明

不同文献对鸬鹚瘟的定义存在差异,可能因历史时期或医家观点不同所致。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症的辨证治疗,可参考《赤水玄珠》《证治汇补》等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别怀不当价产额筹决储铉从放打蹦儿戴渊剑打剌孙打派仗髑髅沌沌浑浑多麽二米凡等藩饰返正逢蒙视抚几陔兰蛤蚌广略过意合信轰笑胡盝见形憍恣京本精诣金石锦绶爵禄军风纪开题苛切良久柳绿虏夺磨壠逆教儗象暖心话铺模青红皂白青霞志秋获全福寿劝善黜恶人等入队盛君戍逻说寡嘴诉落橐奸微的委賮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