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谨志的意思、谨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谨志的解释

(1).谓牢记于心;郑重地记住。《荀子·臣道》:“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杨倞 注:“志,记也。言必谨记此四臣之安危,而慎自择取,则足以稽考用臣也。” 元 黄溍 《白云许先生墓志铭》:“一事一物可为博闻多识之助者,必谨志之。” 清 陈仪 《方太夫人九十寿序》:“若所闻 黄山 云海之奇,其趋操可睹矣。余闻而谨志之。”

(2).慎守其志。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并序》:“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静谨志。”


碑志结束用语。谓恭谨记述。 明 章懋 《松坡府君圹志》:“号慕陨絶,昊天罔极,呜呼痛哉! 懋 泣血谨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谨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恭敬地记载;慎重地记录

    • 核心含义: 表示以恭敬、谨慎的态度将事情或话语记录下来。
    • 用法: 常用于书面语,特别是在记述重要事件、格言、教诲或表达铭记不忘的决心时。
    • 示例:
      • “余闻其言,~于心,不敢忘也。”(我听了他的话,恭敬地记在心里,不敢忘记。)
      • “特此~,以昭后世。”(特此恭敬地记载下来,以昭示后人。)
    • 来源依据: 此释义在权威汉语词典中均有体现,是“谨志”最核心的含义。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谓郑重记述”。 参考来源: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s://www.hydcd.com/ (搜索“谨志”词条)
  2. 用作书信或题跋等的结尾敬语

    • 核心含义: 表示恭敬地写下(此信或此文)。这是一种表示谦逊和尊敬的套语。
    • 用法: 常用于旧式书信、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碑文等的末尾署名之后,相当于“敬书”、“敬题”、“敬记”。
    • 示例:
      • 书信末尾:“弟某某~”(弟弟某某恭敬地写下)
      • 题跋末尾:“某某~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某恭敬地题写于某年某月某日)
    • 来源依据: 此用法在古代文献和书信格式中常见,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特定文体(如仿古书信、碑刻)中仍可见。其意义来源于第一个含义的引申,表示书写行为本身的恭敬态度。参考来源:古代书仪研究相关文献,如司马光《书仪》等体现的书信格式规范(可通过国学大师网等古籍数据库查询:http://www.guoxuedashi.com/ )。

“谨志”的核心在于“谨”字所表达的恭敬、慎重态度。它既可以指内心恭敬地牢记某事(引申自“志”的“记住”义),更常见的是指在书面记录或题写时,以恭敬的态度进行书写或记述。其第二层含义(结尾敬语)是第一层含义在特定文体中的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谨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牢记于心
    指郑重、谨慎地记住某事,常用于强调对重要内容的深刻记忆。例如《荀子·臣道》中提到“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即强调慎重记录并以此为鉴。

  2. 慎守志向
    表示谨慎地坚守自己的志向或目标,如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并序》中“清静谨志”即体现对志向的持守。


二、延伸解释


三、使用场景


四、古籍出处


“谨志”的核心含义是郑重铭记或谨慎持守,具体释义需结合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荀子》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翱翱宝庄备不住卜凤不越雷池厕筹痴癖畜恨辞受蹙顄呆呆邓邓大资德洋恩普帝纮二虞翻摹法象風聲辅助工干了干霄蔽日跟衣国统蒿目时艰黄肠画人恢宏隳圮兼夕瘠觳巨枣愧屈狼虫虎豹连敖陵慠隶写缕金囊买山居马衣昧地谩天蜜恋昵比僻隘平门前因后果青芒履穷交穷嘴鳅溟锐挫望绝森幻莎随石器识准思人树天竹威怀文摊闲钱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