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廊房的意思、廊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廊房的解释

(1).厅堂周围的房舍。《再生缘》第七回:“清幽庭院飞春燕,寂静廊房掛綉帘。”

(2). 明 自 永乐 十八年建都 北京 ,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修建几千间民房和铺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货,谓之廊房。 明 高明 《琵琶记·两贤相遘》:“小人管许多廊房,并没有这个人。”参阅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廊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建筑与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与基本定义

  1. 单字释义

    • 廊:指建筑物中有顶的过道,或连接房屋的通道,具遮阳避雨功能(《汉语大词典》卷4,第287页)。
    • 房:本义为单间居室,后泛指房屋整体(《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版,第336页)。

      合成词“廊房” 特指依附于主体建筑两侧或围合庭院而建的连廊式房屋,兼具通行与居住功能。

  2. 权威词典定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廊房指“连接正房或围绕庭院建造的侧屋”,常见于传统合院式建筑中(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卷7,第1023页)。


二、建筑特征与文化功能

  1. 空间结构特性

    • 多呈对称布局,以柱廊支撑屋顶,形成半开放空间。
    • 区别于“厢房”,廊房更强调与主建筑的连通性(《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三联书店,2011年,第89页)。
  2. 社会功能演变

    • 明清时期:北京等地出现“廊房”作为临街商铺的专称,如明代京城“廊房胡同”为商贩集中地(《北京历史地理》,侯仁之著,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56页)。
    • 现代语义:部分方言保留“沿街带廊的店铺”之意,如河北地方志中“前廊后厦”式商号(《河北风物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73页)。

三、历史文献佐证

  1. 古代典籍记载

    《明会典·工部》载:“京城廊房,赁民居货”,印证其商用属性(中华书局点校本,卷201)。

    《清稗类钞·宫苑类》描述颐和园“长廊连属百间,旁设廊房供侍值”,体现宫廷建筑用途。

  2. 建筑实例参考

    北京故宫东西六宫的“配殿”、苏州园林的“曲廊斋室”,均为廊房典型范式(《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85年,图版34)。


结语

“廊房”一词融合建筑形制与社会功能,既承载传统合院建筑的空间逻辑,亦记录古代商业形态变迁,是汉语词汇与物质文化交互的生动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廊房”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古代建筑中的基本含义

  1. 厅堂周围的房舍
    指传统建筑中围绕厅堂建造的附属房屋,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例如《再生缘》描述“寂静廊房掛綉帘”,体现了其作为居住空间的雅致性。这类结构在明清园林中常见,通过连廊连接不同房间,兼具遮风避雨和采光通风的作用。

二、明代北京的特殊历史含义

  1. 明永乐年间的官方建设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繁荣商业、安置移民,于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地修建数千间“廊房”,兼具民宅和商铺功能。
    • 性质:类似现代“公租房”,所有权归国家,主要用于安置外来人口,少数作为商用仓储。
    • 管理问题:史料记载存在权贵侵占、租金收取困难等现象,如《宛署杂记》提及管理人员需应对复杂情况。
    • 地名遗存:北京“廊房头条”等地名即源于此,如清末横跨前门西河沿的劝业场即建在廊房旧址。

现代延伸与现状

现代语境中,“廊房”已不常用,但部分地方仍指土木结构老式房屋(类似骑楼),或作为历史地名保留。需注意其与河北“廊坊”市无直接关联,后者为独立地名。

别人正在浏览...

不移日草垫子裮被察战趁职吃惊出处殊涂带眼點一點二地板蜡顶瓜棣通輀輴方别風虔封熊伏羲傅延年割尾巴归嗣号称黑门黑头红馥馥笺畣绛绡头简练骄沓击冲积潦竞民集萤蟨蛩骏乘拉闲散闷里魁陵谷漉鱼漫乱毗沙门虔肃清敏青云直上升攀时乘衰息刷括霜飔土周惋愤妄进为鬼为蜮洧外吴王香公跣脱析辩诡辞谐説邪燥熂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