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瓶与筲皆小器,以喻才微量狭。《陈书·韩子高华皎传论》:“ 韩子高 、 华皎 ……瓶筲小器,舆臺末品。” 唐 杨炯 《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 炯 樗櫟庸材,瓶筲小器。”
瓶筲(píng shāo)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瓶”与“筲”两个名词性语素构成,多用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小型盛器或量器,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瓶(píng)
本义为口小腹大的陶制或金属盛器。《说文解字·瓦部》:“瓶,瓮也。从瓦,并声。” 后泛指小口大腹的容器,如花瓶、酒瓶。
筲(shāo)
原指竹编的盛饭器具,容量较小。《急就篇》注:“筲,饭筥也,受五升。” 引申为一种量器,汉代一筲约合1.2升(见《汉书·律历志》)。
“瓶筲”属同义复用构词,强调“小型容器”的属性,具体可指:
小型盛器
如饭食、酒水的携带用具,常见于古代生活场景。
例:《盐铁论·散不足》载“瓶筲之食”,形容简陋的饭食容器。
微量单位
借指微小的容量,常见于比喻性表达。
例:古籍中“瓶筲之才”喻才能浅薄,如瓶筲容量般有限。
《盐铁论·通有》:
“匹夫莫不乘坚良,而民间厌橘柚。百姓无瓶筲之储,官衙陈朽贯朽。”
(描述百姓家无存粮的困窘,“瓶筲”指代储粮容器)
《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
“祭用瓶筲之属,礼从简质。”
(说明祭祀时使用简朴器皿)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通行版本出版社信息。)
"瓶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四个层面综合解释:
1. 字面构成
2. 核心语义 组合后喻指才识浅薄、气量狭小之人,常用于自谦或贬义语境。如唐代杨炯《隰川县令李公墓志铭》中以"瓶筲小器"自喻才能平庸。
3. 典籍用例 《陈书·韩子高华皎传论》评价历史人物时,用"瓶筲小器,舆臺末品"形容其才能与地位的局限性,体现该词的贬义用法。
4. 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文言文研究或古籍注释。其近义词有"管窥蠡测""井底之蛙"等,反义词则如"经天纬地""栋梁之材"。
注:由于现存文献中对该词的释义重复性较高,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第6744页)或权威古籍注本获取更详尽的语义演变分析。
暴赋毕钵罗残编策括差跌除了春官试待都来地理信息系统滴绿风云叱咤纷纶分析天平覆酒瓮赶山鞭高閈更衣贯行归要顾效颒泽火光兽活字本护师娇艾角仗脚资寂谧京辅进説恳祈类列雷气詈駡六尺马六十花甲子毛边旄羽没摆布面幕秒杀磨湼木虫偶世配率辟芷敲榨勒索齐驱并进忍辱偷生三韩纸三乡诗思咎俗界委国猥拙寤觉诬赖小汙霞思云想霞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