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灭虢取虞的意思、灭虢取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灭虢取虞的解释

鲁僖公 五年(公元前655年), 晋献公 假道 虞国 ,出师伐 虢国 。灭 虢 后,又回师灭掉 虞国 。后以“灭虢取虞”为典故,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今先定 西蜀 ,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併吞 东吴 ,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灭虢取虞”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借道攻击次要目标,最终实现消灭主要目标,常被用来形容“声东击西”或“一石二鸟”的战略手段。

释义与出处

该成语源于春秋时期晋国的军事策略。据《左传》记载,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待虢国灭亡后,晋国在回师途中顺势灭掉虞国。此事件被概括为“假途灭虢”或“灭虢取虞”,成为“以次要行动掩盖主要意图”的典型例证。

典故解析

  1. 双重目标性:成语包含“灭虢”与“取虞”两个递进动作,前者为表,后者为里。晋献公采用谋士荀息建议,以赠送玉璧、名马为诱饵,使虞国同意借道,最终实现双灭。
  2. 战略欺骗性:《三十六计》将其列为“混战计”中的经典案例,强调“利而诱之,乱而取之”的战术思想,与《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一脉相承。

现代应用

在当代语境中,该成语多用于:

例句

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本地小型企业实现“灭虢取虞”,逐步瓦解了行业龙头优势。(参考案例:《现代企业管理经典案例集》第三章)

(注:为符合原则,本文释义部分参考《汉语成语大词典》及《左传》原文解析,典故分析结合《中国历史战争地理》研究成果。)

网络扩展解释

“灭虢取虞”是一个历史典故类成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成语解释
拼音:miè guó qǔ yú()
释义: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待灭掉甲国后,再顺势消灭乙国的谋略。含贬义,多指利用欺骗手段逐步扩张的策略。

二、历史典故
源自春秋时期(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的军事计谋():

  1. 借道伐虢:晋国欲攻虢国,但需借道虞国。大臣荀息献策,以美玉和宝马贿赂虞国国君,使其同意借道。
  2. 唇亡齿寒:虞国大臣宫之奇劝阻,提出“虢国若亡,虞国必受牵连”,但虞王未采纳。
  3. 连灭两国:晋国灭虢后,回师途中顺势灭虞,最终吞并两国。

三、用法与示例

四、近义词

总结
该成语揭示了“远交近攻”与“各个击破”的战术思维,同时警示忽视盟友安危可能招致自身覆灭。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左传·僖公五年》及《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悲愍饬催惙怛伤悴道夭道院大亚湾核电站殿堂楼阁凋伤东林书院东垆分别氛雾拂心跪练晃动隳废鹄年减免兼遣洊臻浄土挤排唧筒举报哙等唠扯老舍廉吏历史语词流歠鸾飞凤舞马头羊明殿男色宁渠泥婆暖洁砲凤烹龙漆墨屈然睿感赛典赤山岛生致失饥伤饱霜花水汞疏勺桃杏腮田器鍮鉐团练退负侂生枉矢哨壶磈礨为小失大瓮鉴饷幕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