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团练的意思、团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团练的解释

(1) [civil corps]∶从宋至民国初年的为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的反动武装组织

(2) [military training]∶组织起来进行军事训练

(3) [militia] 由群众组织的自卫团体

谢庄团练 冯。——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详细解释

(1).组织、训练。 唐 陆贽 《诛李希烈后原宥淮西将吏并授陈仙奇节度诏》:“应被 希烈 差点兵马及团练子弟,并即放散。”《旧唐书·李石传》:“ 福 ( 李福 )团练乡兵,屯集要路,贼不敢犯。”《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乐毅 知得 齐 兵出城下寨,遂团练兵卒,合 秦 、 魏 、 韩 、 赵 四国兵百万,屯於 济 西下寨。”

(2). 宋 代至 民国 初年,于正规军之外就地选取丁壮,加以训练的地主武装组织,称团练。《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诸军团练,以五人为伍,伍有长;五伍为甲,甲有正;四甲为队,五队为部,皆有二将;五部为军,有正副统帅。”

(3).团练的头目。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尔,即不曾嫁他官家。”《水浒传》第三十回:“眼见得是 张团练 替 蒋门神 报仇,买嘱 张都监 ,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 武松 。” 清 王韬 《洋务上》:“治民先在简择牧令,练兵先在整顿团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团练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古代由地方民众组织、训练的自卫武装力量。以下从词典释义与历史背景角度详细说明:

  1. 核心释义(组织性质)

    指地方性的民间武装组织,主要由乡民或居民组成,目的在于维护本地治安、抵御外来侵扰(如盗匪或散兵)。其成员并非国家正规军队,具有“亦兵亦农”的特点,即平时务农,遇事集结操练或作战。

  2. 历史功能与演变

    • 自卫联防:最初多为自发组建,用于乡村、宗族或特定区域(如寨堡)的自我防卫。
    • 官督民办:尤其在明清时期,政府常加以利用并规范,将其纳入地方防御体系,由地方官员或士绅督办,形成“官督民办”的模式,成为辅助正规军的重要力量。例如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广泛兴办团练(如曾国藩的湘军即由此发展而来)。
    • 时代特征:其具体形态和功能随朝代更迭和政局变化而有所不同,但“地方性”、“民间性”、“自卫性”是其贯穿始终的特征。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团练”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基本定义

团练指地方民兵组织或军事训练活动,其核心特点是非正规军性质,成员多为当地民众。该制度起源于唐代,延续至民国初期。

二、历史演变与功能

  1. 组织训练活动
    唐代文献已出现“团练”作为动词的用法,指对民众进行军事化编组和训练,如《旧唐书》记载李福“团练乡兵”以防御敌军。

  2. 地方武装组织
    宋代至民国时期,团练发展为地主阶级主导的武装力量,主要职能包括:

    • 维护地方治安
    • 镇压农民起义(如清代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组建湘军)
    • 抵御外敌入侵(如清稗类钞记载谢庄团练抗击侵略者)
      其组织结构以“伍—甲—队—部—军”为层级,成员从本地丁壮中选拔。
  3. 官职头衔
    宋代起,“团练”也指该武装组织的负责人,如《铁围山丛谈》提到“十三团练”作为官职称谓。

三、历史评价

团练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作为民间自卫力量在抵御外敌时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常被统治阶级用于镇压民众反抗,如镇压太平天国时与正规军配合作战。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历史事件中的团练案例(如湘军、淮军),可查阅《清史稿》或地方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辟蝉喘雷干唱先杈丫穿担垂橐稛载慈云簇叶底工第六感抵止独拜多倍体犯上汾丘覆塞輵螛宫隅寡淡古典文学归路合道黑蛇黑鱼桓郎笛护庇获乂见机而行教卫掎掣机见金隄窘絶靠谱克什库狄酪酒龙凤钱笼蒙沦踬美荫名程磨揣拟态悭啬千形万状碕嶔麴饼上辰山阁山鸣谷应神父爽霁隧志挞罚温顺诬道梧鼠之技蠵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