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饟幕”。粮官的幕府。 宋 岳珂 《桯史·刘改之诗词》:“ 开禧 乙丑,﹝ 刘改之 ﹞过 京口 ,余为饟幕庾吏,因识焉。”
“饷幕”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侧重,具体解释如下:
饷幕(xiǎng mù)指粮官的幕府,即古代负责粮饷事务的官员办公机构。该词由“饷”(粮饷、薪俸)和“幕”(帐幕,代指官署)组合而成,常见于宋代文献。其异体写法为“饟幕”。
词源与构成
历史用例
该词在宋代文献中较常见。例如:
宋·岳珂《桯史·刘改之诗词》:“余为饟幕庾吏,因识焉。”
此处指岳珂曾担任粮官幕府中的庾吏(仓库管理员)。
与其他词义的区分
部分资料(如)提到“泛指薪酬或待遇”,但这一解释权威性较低,可能为现代延伸义。古代文献中更强调其“粮官机构”的本义。
“饷幕”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粮饷管理相关的职官体系,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代典章制度或《桯史》等原始文献。
《饷幕》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给军队发放粮食和工资的行动或场所。
《饷幕》的部首是食(饣),总共有12个笔画。
《饷幕》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特指在军营中发放粮食和工资的大幕帘。
《饷幕》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餉幕」。
古时候《饷幕》的写法较为简练,直接采用了它的两个主要部首(食和幕):
食:象征着食物,表示发放粮食;
幕:象征着帘幕,表示军营中固定的发放场所。
1. 军队中的士兵每天都要到饷幕领取他们的伙食和工资。
2. 饷幕是军队士兵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兵饷、饷铺、饷领、饷师、伙饷。
军粮、军饷、俸饷。
克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