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话中的山名。《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或以为即古之 石孔山 ,在今 山西省 临汾市 西。 明 张景 《飞丸记·意传飞稿》:“ 武陵 津旁, 藐姑 山上,餐风吸露乘云,那许尘眸相望。”
(2).指仙女。 清 曹寅 《窗前绿萼梅》诗:“日长似有春烟起,独向苔岑间 藐姑 。” 汪文溥 《子美嘱题化佛化装存相即柬亚子》诗:“忽然窈窕垂云鬟,肌理莹澈 藐姑射 。”参见“ 姑射 ”。
藐姑射(miǎo gū yè)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专有名词,特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山或仙人居所。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述:
本义为遥远、渺茫。《说文解字》释:"藐,远也",引申为超凡脱俗、不可企及之境。如《诗经·大雅·抑》"藐藐昊天",形容高远之态。
古山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后世固定为仙山代称,如《列子·黄帝篇》亦载:"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
《庄子·逍遥游》经典记载: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此处"藐姑射"被塑造为超越尘世的神仙之境,象征道家理想中逍遥无待的至高境界。
自庄子后,"藐姑射"成为文人笔下世外桃源的代称。如唐代李白《赠王判官》:"余昔隐屏叠,投心在姑射",借指隐逸圣地。
因神人"冰肌玉骨"之描述,后世常以"姑射仙姿"形容女子清丽脱俗。如宋代苏轼《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诗:"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
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38页:
藐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名。亦省称"姑射"。山在北海中,山上有神人,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
清代学者王先谦《庄子集解》考证:
"姑射山,《山海经》称'北姑射'、'南姑射',地在汾水之阳,然庄子所言乃寓言托志,非必实指其地。"
说明该词兼具地理指称与哲学象征的双重性。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藐姑射”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藐姑射”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记载:“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这里指传说中一座神秘仙山,山上有仙人居住,形容其超凡脱俗的意境。据考证,此山可能对应今山西省临汾市西部的古石孔山。
指代仙女或神人
后世文学作品中常以“藐姑射”借喻仙女,例如清代曹寅的诗句“独向苔岑间藐姑”,即以“藐姑”代指梅花的高洁如仙子。
象征高远理想(需谨慎引用)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目标高远、难以实现”。但此用法未见于传统典籍,可能是现代引申义,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藐姑射”的核心含义源于《庄子》,既指神话中的仙山,也可引申为超凡脱俗的意象。若需引用其“高远目标”的比喻义,需注意这一用法可能为现代扩展,传统文献中更侧重神话属性。
暴鳞八旗制度狴户馛馛波那沉痼诚心正意吃不清川藏公路出洗错崔大花脸弹黜单弦诞兴典馈鵰心雁爪凤词丰功懿德高挑圪吵衮衣以归害灾佳宾将虾钓鳖家中哨劲操金刚努目旷拙练笔刘公勇盲肠炎蜜蜂窝敏妙腻烦陪偿浅子入射涉池生日束伍令厮搅撕挦孙阳锁印桃花浪天腊挑精拣肥亭毓秃骭退步王国维晚近为富不仁问心五楘乡举小就小男妇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