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麪汤的意思、麪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麪汤的解释

1.方言。汤面。加作料带汤的面条。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面条子》:“《伤寒论》云‘食以索饼。’今医书则谓之汤麪,又谓之麪汤。”

2.煮过面条的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麪汤(简体作"面汤")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一、基础词义解析 "麪"为"面"的异体字,特指小麦磨粉制成的食品,《说文解字》释"麪"为"麦末也",《汉语大词典》标注其读音为miàn。该字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已被规范为"面",现代汉语通用简体字形。

二、专业词典释义

  1. 煮面余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面汤"为"煮过面条的水",此用法多见于北方方言,如"这碗面汤留着可以浇花"(商务印书馆,2016)。
  2. 汤面食品:《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江淮官话、吴语等方言区将带汤面条统称"面汤",如扬州话"早上吃碗虾籽面汤"(中华书局,1999)。
  3. 古代面食:《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面汤"指配汤食用的蒸饼,属早期面食形态(孟元老,1127年)。

三、形音考证 《广韵》标注"汤"含"荡"音,作名词时读tāng,作动词通"烫"时读tàng。结合《汉字古今音表》考据,"面汤"作为固定词组,其"汤"字当取本音tāng(李珍华,1993)。

网络扩展解释

“麪汤”(简体为“面汤”)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和地域中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1. 煮面的汤水
    通常指煮面条后剩余的汤,带有面粉的清淡味道。北方部分地区可能直接饮用或作为汤底,但现代饮食中因营养价值有限,常被倒掉。例如:“吃完面别喝面汤,容易胀肚。”

  2. 面粉调制的汤羹
    在方言(如河南、山东)中,可能指用面粉加水搅拌后煮成的糊状汤,类似“面糊”或“疙瘩汤”,可加入蔬菜、鸡蛋等配料。例如:“早上喝碗热面汤,暖胃又舒服。”

  3. 地域差异提示

    • 北方:多指煮面后的汤水。
    • 南方部分地区(如福建):可能指“面线汤”,即用细面线煮的汤品。
    • 古代文献中:偶指洗脸的热水(“汤”古义为热水),但此用法现已罕见。

若您遇到该词的具体语境(如文学作品、地区菜谱),建议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判断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旛宝瑟杯瓢倍弃庇托持蠡测海崇化大酒缸叨咕丢巧针端末放火風散分画抚定浮漾阁子乖子官书局鼓诱宏词闳骏桓伊笛魂丧神夺狐裘蒙茸稼穑艰难进贤星座祲兆看肖神泠纶灵秀刘熙载呐吃鸟惊鱼溃泥滞品量锲梓欺凌磬虫情之所钟栖憇绮席铨敍覰看囷鹿羣慝睿日三独坐森林生态系统神眇师船霜分说不定说事汤瓢摊配歪不横楞獮场祥练享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