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铨敍的意思、铨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铨敍的解释

亦作“ 銓序 ”。亦作“銓叙”。1.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晋书·石季龙载记上》:“自是 皇甫 ……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銓敍。”《宋史·武帝纪中》:“府州久勤将吏,依劳銓序。”《旧唐书·李义府传》:“﹝ 李义府 ﹞专以卖官为事,銓序失次,人多怨讟。” 靳以 《生存》:“谁配审查?当教授又不是做官,用不着铨叙。”

2.评定次第。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法曲》:“ 开元 二十五年,太常卿 韦縚 令博士 韦逌直 ……等銓叙前后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

3.编次有序。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表》:“臣前被詔,使采三国异同以注 陈寿 《国志》。 寿 书銓敍可观,事多审正。”《宋书·臧焘传》:“ 凝之 词韵銓序,兼有理証,上甚赏焉。”《南史·王俭传》:“令史諮事,宾客满席, 俭 应接銓序,傍无留滞。”

4.衡量论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銓序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铨敍(quán xù)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中的核心概念,指通过考核官员的资历、政绩和品行,确定其官职等级与晋升次序的行政程序。该词由“铨”与“敍”构成:“铨”意为衡量、选拔,“敍”通“叙”,指按次序排列。

词义解析与历史背景

  1. 词义溯源

    据《汉语大词典》,“铨敍”最早见于《汉书·百官公卿表》,指对官员的综合评定与职位分配。其核心是通过标准化的考核机制,保障官员选拔的公平性。

  2. 制度功能

    唐代《通典·选举典》记载,铨敍包含“身、言、书、判”四项标准,即体貌、言辞、书法、公文能力,以此决定官员的品级升降。宋代进一步细化为“资考之法”,以任官年限与考核结果为依据。

  3. 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铨敍”可引申为对人员能力与岗位匹配度的系统性评估。例如《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指出,这一制度对现代公务员考录体系具有历史参考价值。

学术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铨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词汇,主要用于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铨敍”指古代对官员资历、能力和品德的综合评定与选拔制度。其中:

2.历史背景与职能

在古代官僚体系中,“铨敍”是吏部的重要职能,具体包括:

3.扩展用法

该词后来衍生出更广泛的含义:

4.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铨敍”多作为历史术语或成语出现,常见于对古代制度的描述,或借喻对人事的严格考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制度案例,可参考详细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昂然自若傲纵徧地扁鍼碧瓦朱甍不见起不谐裁长补短餐毡苏恻痛常价缠结成趣抽回绰屑胆破心惊的嗣噩噩反悔翻江搅海蜂嚷耕力钩较观稼谼谷谎乔厮皇武绘本回覆混和经怀静修靳啬宽话困涸拉稀黎祁冥没磨戛闹丛丛撚须轻疏穷岫缺心眼儿颡叫子散花天女三墨三讯扇荡深切石脂收求双杠署假名梳巡望镇婉切伟然文中虎无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