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叠用的意思、叠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叠用的解释

亦作“迭用”。重迭应用。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 沉约 《八咏》诗)‘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夕、夜、晨、晓叠用,自是 六朝 诗病。” 杜甫 《进艇》诗“ 南京 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仇兆鳌 注引 清 申涵光 曰:“南北字叠用对映, 杜 诗每戏为之。如‘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桃花细逐杨花落’、‘即从 巴峡 穿 巫峡 ’之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一:“ 欧阳修 的《醉翁亭记》差不多每隔数句都用‘也’字作结……作者似乎故意把重复的句调来迭用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叠用是汉语语法和修辞中的重要现象,指同一词语或结构在特定语境中重复出现,通过音韵、节奏或语义的叠加强化表达效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定义,叠用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1. 词汇层面的形式重复

    主要表现为叠字(如“红彤彤”“笑眯眯”)和叠词(如“研究研究”“干干净净”)。这种重复具有构词功能,《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指出,动词叠用可表达动作短暂性(试试),形容词叠用则强调性状程度(高高)。

  2. 句法结构的强调功能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强调,句法叠用通过重复短语形成排比句式(如“看看书、写写字”),既构成语法单位,又起到平衡句子节奏的作用。

  3. 修辞维度的情感强化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分析,叠用在文学作品中能通过音律复现(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营造意境,其声韵回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诗词与口语表达。

该现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小学阶段需掌握的修辞手法,印证了其在汉语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叠用”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指通过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结构来增强表达效果。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叠用(dié yòng)指在语言表达中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或相似结构,以达到强调、增强节奏感或突出情感的作用。例如古诗中“南北”“晨晓”等词的重复对仗,即属于叠用(见)。

二、主要作用

  1. 强化表达:通过重复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如“呜呜咽咽”“叽叽喳喳”等拟声叠用()。
  2. 增强节奏:常见于诗词,如杜甫诗句“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通过“南”“北”叠用形成对仗()。
  3. 突出形象:如“峰峦叠翠”通过“叠”字描绘山峦重叠的视觉画面()。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叠用需根据语境合理使用,过度可能造成冗余。例如六朝诗中“夕、夜、晨、晓”的连续叠用曾被批评为“诗病”()。

如需进一步了解“叠”字的本义(如折叠、累积等),可参考权威字典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边套别出新意笔算炒鱿鱼察失辞臣粗饲料大戒当价道斋等宜断表钝弊遁迹藏名毦笔发愤自雄风榻福晋赋舆隔扇辊轴行市会应混交林交恶胶臈交通网急慌惊怜井泉积异骏气局戚剧饮宽恩烂柯腊破丽密礼章骡驴买田阳羡门闾望暖女会剖腹产弃本清浅燃料入黑侍奉食税漱酒随手狧狧无二价无梁桶毋事无軏五征遐步枭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