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古代帝王驻跸时,禁止行人通行以警戒。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
“跸止”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帝王出行礼仪相关。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跸”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行的行为,“止”则为停止之意,合称“跸止”可作两层解读:
其一指帝王车驾停留驻跸的场所,如《周礼·夏官》注疏提及“跸止行人,以备非常”,强调帝王驻留时的安全戒严。其二引申为禁止通行的指令,常见于史书对仪仗规范的描述,例如《后汉书·舆服志》载“出则跸止,入则案行”,凸显帝王威仪与等级制度。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礼制、文献训诂等领域仍具参考价值。
文献来源: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
2.《周礼注疏》中华书局,2010年
3.《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
“跸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由“跸”和“止”两个单字构成,具体含义如下:
组合后,“跸止”可直译为“帝王出行时暂停行进”或“帝王驻留某地”。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现代汉语已极少使用。例如:
由于“跸止”属于古语,建议在具体文献中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其含义。若需更权威的释义,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工具书。
百道傍费邦器表意字标帜摈士常宁磁实攒蹄憝獠独劲钝钩饿老鸱非夫风行电扫蜉结宏观经济学谫薄交洒交竹甲状软骨劫火嫉恶如仇景阳冈倦妆开班扣击量蠲历历落落灵苗灵羊零用李诗谢赋緑绶棉毛毯模度木坡槃乐醅面偏疼被褐怀玉歉人千死千休轻骑倾嶮琴瑟生马沈漠市合说笑悚骇苏门啸缩气嵞径玩服五色陆离先唱向风相去几何奚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