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tion! Halt and freeze!!] 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行进的队伍或个人停下并立正
(1).决定;拿定。《南史·刘穆之传》:“从平 建鄴 ,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甚么终身?拚得立定主意嫁了他,便是了。” 李準 《马小翠的故事》:“ 马小翠 这时就立定了志愿,坚决要把文化带上 大焦山 。”
(2).站住。《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连忙躲了进来,掩在门边, 赵尼姑 却立定看。”《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素梅 见説是书房,便立定了脚。” 茅盾 《子夜》十二:“只有先战胜了 老赵 ,打破了 老赵 指挥下的‘经济封锁’,然后能真正‘自己立定脚跟’!”
(3).军事或体操口令。命令正在行进的队伍或个人停住并立正。
“立定”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使用场景不同有所差异,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军事/体操口令
指在行进过程中,命令队伍或个人停止并保持立正姿势。这一用法常见于队列训练或体操指令,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即时性。
身体动作
表示“站稳”,如“立定脚跟”,比喻在行动或思想上保持稳定。
确定决心或志向
引申为坚定立场、不动摇的决心,例如“立定主意”“立定志向”。这一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常见,如《二刻拍案惊奇》中“立定主意嫁了他”。
古籍中的特殊用法
在《南史》《红楼梦》等古籍中,“立定”可表示“仓促决定”或“停下不动”,如《儒林外史》描述轿子“冲著大门立定”的场景。
提示: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文学典籍。
词义:指站立的姿势稳定、不动摇。
拆分部首和笔画:立定的部首是立,总共有5个笔画。
来源:《立定》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宗伯·主人》:“朝士皆立定,坐宾无少正之,请大夫长者列焉。”意为晨礼中官员站立等候的姿势。
繁体:立定在繁体字中写作「立定」。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立定的写法有时会用「立」和「定」分开写,例如《显学圭旗书·礼部·晨兴》中的“所谓大礼者、春夏则命士立,秋冬则命士周行而立定”。这种写法也有识字区别简化和添加规范化的作用。
例句:他立定不动,将目光聚焦在舞台上。
组词:立刻、立场、立案、立人等。
近义词:稳定、固定、坚定、安定。
反义词:动摇、踉跄、摇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