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油脂;灯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衝鬭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 韩愈 《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宋史·汪应辰传》:“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
(2).特指为子弟延师请益之费。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且极力延师以课子,膏油脩脯,敬礼有加焉。”
(3).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唐 韩愈 《双鸟诗》:“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宋 苏辙 《庭中种花》诗:“春雨散膏油,朝暾发萌牙。”
“膏油”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以下是其常见解释:
油脂或灯油
指用于照明或润滑的油脂,常见于古籍。例如:
教育相关费用
特指古代为子弟聘请老师的费用。如清代文献提到“膏油脩脯”,指支付给教师的酬金和礼节性费用。
比喻滋润作物的雨水
唐代韩愈诗句“百物须膏油”,以膏油喻指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雨水。
机械润滑
现代指在机械部件(如轴承)添加润滑油,如“膏车”即给车轴涂油。
文化习俗
在以色列、埃及等地,膏油用于沐浴后护肤或欢迎客人,如《圣经》中“膏油浇头”的礼仪。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现代释义及文化背景,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进学解》等原文或文化研究资料。
膏油,是一个常用的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类似膏状或油状的物质。它可以指润肤膏、面霜、护发油等具有滋润作用的化妆品,也可以指食用的动植物油脂。
膏油的拆分部首是⺼和油,它们分别表示肉类(或身体部位)和油脂的意义。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膏字的总笔画数为15,油字的总笔画数为8。
膏油的形成源自古代食物加工和美容保养的需求。古人发现可以用动植物油脂进行烹饪、药物制剂、肌肤滋润等用途,并将这些油脂物质统称为膏油。
在繁体字中,膏字保留了其原有的字形,油字的字形在「油」的上方加了一个「㇒」,表示油滴的意象。
在古代,膏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下方多了一个表示油滴的象形字「呕」,强调了油的特性。
1. 她使用了一些滋润膏油来保持皮肤的水嫩。
2. 厨师们在烹饪中常常使用各种膏油,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3. 这瓶护发油含有丰富的膏油成分,可以修复受损的发丝。
膏药、膏方、膏状、油脂、油炸、油状等。
油膏、软膏、脂油。
水。水与膏油正好相反,它指的是液体状态的物质。
傲顽避碍变色驳船不谋而合步头不相称缠络嵖岈乘隙捣虚诚愿吃家饭屙野屎驰名天下驰羡赐墩翠羽豆饭敦默寡言多思飞沙走砾风弦哥白尼工业美术海雾悍急烘腾腾胡调湖海曶曶极切吉日局致雷抃酹地料次丽空盲字麋散南床秋高气爽劝耕却步三鞠躬三清诗稿时鸟收歇送友人跳奔托乘后车外罗院万不得已枉径违繞黠健缃缛贤室小洁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