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赋铭的意思、赋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赋铭的解释

辞赋和铭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李尤 赋铭,志慕鸿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赋铭是汉语中两个独立文体的合称,分别指“赋”与“铭”。二者均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体裁,具有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功能:

一、赋

  1. 定义

    “赋”是以铺陈叙事、体物写志为特征的韵散结合文体。其名源于《诗经》“六义”之一,后发展为独立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即通过细腻的铺叙描绘事物,抒发情志。

  2. 核心特征

    • 铺陈手法:多方位、多层次描写事物细节,如班固《两都赋》对长安宫殿的详尽刻画。
    • 韵散兼行:兼具诗歌韵律与散文句式,语言华丽,常用对偶、排比。
    • 讽谏功能:汉代大赋常以“劝百讽一”表达政治见解,如司马相如《上林赋》。
  3. 源流演变

    萌芽于战国(荀况《赋篇》),兴盛于汉(贾谊、枚乘),六朝转向抒情小赋(曹植《洛神赋》),唐宋演变为律赋、文赋(杜牧《阿房宫赋》)。


二、铭

  1. 定义

    “铭”是刻于器物或碑石上的简短韵文,用以记功、警戒或纪事。《文心雕龙·铭箴》称:“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

  2. 核心特征

    • 内容简练:语言精警,如《礼记·大学》引商汤《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以警诫为主:多含规劝之意,如座右铭、器物铭(《周金文存》收录青铜器铭文)。
    • 刻写载体:早期铸于青铜器(如毛公鼎铭文),后刻于碑石(如班固《封燕然山铭》)。
  3. 分类与名篇

    • 器物铭:记录器物用途或主人功绩(《殷周金文集成》)。
    • 山川碑铭:歌颂地理形胜,如秦始皇泰山刻石。
    • 室宇铭:书于居所自警,如刘禹锡《陋室铭》。

三、赋与铭的关联

二者虽形式迥异,但均属古代“文章”范畴:


参考资料

  1.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汉书·艺文志》对赋体分类
  3.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释“铭箴”
  4. 上海博物馆藏西周青铜器铭文拓片
  5. 哈佛燕京学社《周金文存》辑录
  6. 北京大学《全汉赋校注》
  7.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铭文文献集成》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赋铭”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赋”和“铭”两种文体组合而成,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定义
    “赋铭”指辞赋和铭文两种文体的合称。其中:

    •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的韵散结合文体,多用于写景叙事或抒情说理;
    • 铭:刻于器物、碑石上的短文,内容多为称颂功德或警示劝诫。
  2. 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李尤赋铭,志慕鸿裁。”,意为李尤在赋和铭的创作中追求宏大的体制。


二、应用与扩展


三、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作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文心雕龙》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北马悲丧毕事裁判官残烧成龙呈纳程头车軏掣子丑徒垂怜打趸儿低小独断独行幡子坟烛公平无私观好家过老家姊济颠汲汲遑遑锦幅惊怀井晋计穷罽裘饥凶磕頟可可课筒空想社会主义老气连类比物帘帷龙鱼缕罗抹勒盘餐丕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山箐善有善报设储视眺收领霜吹水火无交搜山桃蹊添换枉物桅杆文电无相乡版仙雾小拄析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