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获麟台的意思、获麟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获麟台的解释

为纪念“西狩获麟”,后人在获麟处筑起的土台。 唐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诗:“西过 获麟臺 ,为我弔 孔丘 。” 王琦 注引《一统志》:“ 获麟臺 ,在 鉅野县 东南……即西狩获麟之所,后人於此筑臺。”参见“ 获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获麟台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其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典籍记载的“西狩获麟”典故。以下从词义、典故及文化象征角度分述:

一、词义解析

获麟台指春秋时期鲁哀公捕获麒麟后修筑的纪念性建筑。《汉语大词典》释义为:“相传鲁哀公十四年猎获麒麟,筑台纪念,故名。”该词由“获麟”(捕获麒麟)与“台”(高耸建筑物)复合构成,特指这一历史事件的地理标识物。

二、典故溯源

典故载于《春秋·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据《左传》《公羊传》补充,鲁哀公在鲁国西部狩猎时捕获神兽麒麟,孔子闻讯哀叹“吾道穷矣”,认为麒麟出现非其时,象征礼崩乐坏,遂绝笔《春秋》。后世为纪念此事筑台,称“获麟台”或“麒麟台”。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儒家思想符号

    麒麟被视为仁兽,其出现象征圣人治世。获麟事件被孔子解读为周道衰微的征兆,使“获麟台”成为儒家文化中王道兴衰的隐喻,常见于历代史论与诗文。如李白《古风·其一》:“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2. 历史地理遗存

    据《兖州府志》记载,获麟台遗址位于今山东省嘉祥县,唐代已有文人凭吊之作。明代于慎行《登麟台》诗云:“荒台突兀倚晴空,鲁国山川指顾中”,印证其作为历史地标的延续性。

参考文献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此处标注权威出版物信息,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核查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获麟台”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既指实际的历史遗迹,也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

  1. 基本释义
    比喻获得极其难得的荣誉或机遇,常用于形容重大成就或珍贵机会,如获得国际奖项、晋升要职等。

  2. 典故起源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弟子颜回曾在魏国麟台获得重要机遇,后人以此引申为成语。不过需注意,此说法与“西狩获麟”历史事件存在关联性差异。


二、作为历史遗迹的释义

  1. 地理位置与背景
    获麟台又名麒麟台,位于山东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是鲁哀公“西狩获麟”事件的发生地。此处为纪念神兽麒麟被捕获而建,现存土台遗址占地约3800平方米。

  2. 历史意义

    • 事件记载于《春秋》《公羊传》等古籍,孔子曾为此感慨“吾道穷矣”,后成为儒家文化的重要符号。
    • 唐代曾改巨野为“麟州”,明清时期立碑修庙(如瑞麟寺),历代文人多在此题咏。

三、使用场景区分

注意:部分资料中“颜回获麟”与“西狩获麟”可能存在混淆,建议结合权威史料进一步考证。

别人正在浏览...

八面玲珑保不全褒禅山拔身边旅抃笑不由得唱机超骧春大麦处置大恋底版幅土膏臊戈磔共膂拐老古巴规悟珪贽扢扎帮函请和歌闳深湔汰界定急夫井底鼃经死进进出出极值决别脸模子戾于驴年马月年高德邵盘术偏栖贫微前程远大秋杪气质去离人和三隧散亡闪尸深耕水资源兕虎琐呐贪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道酬勤窝里翻硪筑武步乌乎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