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猛犸的意思、猛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猛犸的解释

[mammoth] 已灭绝的一种大象,这种象广泛分布于更新世,与现代象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带白垩质的臼齿

详细解释

亦作称毛象。古哺乳动物。形状和大小跟现代象相似。全身有长毛,门齿向上弯曲,生活在寒冷地带。已经绝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猛犸(měng mǎ)是汉语中特指一类已灭绝古哺乳动物的专有名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指代「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巨型长毛象,学名猛犸象」。其词源可追溯至俄语「мамонт」或英语「mammoth」的音译,最早见于清代文献《海国图志》中对北极动物的记载。

从古生物学角度,猛犸属长鼻目象科,肩高可达4米,体重超6吨,特征为弯曲门齿与浓密毛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化石研究显示,该物种主要活跃于更新世晚期(约480万-4000年前),分布范围涵盖欧亚大陆北部及北美地区。

文化语境中,猛犸常作为史前文明的象征符号。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出土的猛犸遗骸(如2020年俄罗斯雅库特发现的完整幼崽标本),为研究古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物证。在汉语文学创作中,该意象多用于比喻庞大古老的事物,如茅盾《子夜》中「这猛犸似的巨厦」的修辞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

猛犸(学名:Mammuthus)是象科已灭绝的属,属于长鼻目哺乳动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猛犸又称长毛象,是冰河时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寒带地区的古哺乳动物。其学名源自俄罗斯古语“mammut”,意为“地下潜伏的事物”,因遗骸多被发现半埋于冻土中。

二、形态特征

  1. 体型:体长约5米,肩高约3米,与现代亚洲象相近,但更肥硕,体重可达6-8吨。
  2. 外貌:身披浓密棕色长毛,皮下脂肪层厚达9厘米,门齿向上弯曲且长达1.5米。
  3. 牙齿结构:臼齿齿板排列紧密,第三臼齿最多有30片齿板,适合咀嚼粗糙植物。

三、生存与分布

四、词源与汉字解析

“犸”字读作“mǎ”,属形声字,由“犭”(犬部)和“獁”组成,本义专指猛犸象。该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象征庞大与力量的古生物。

五、科学发现

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冻土层中曾发掘出20多具完整尸体,包括毛发、肌肉等软组织,为研究冰河时期生态提供了珍贵样本。

别人正在浏览...

爸爸白炭鲍室不并坼堠尘缨持节抽芽次货大计小用得鹿恶垜发式负重贵阀杭绝毫不犹豫火匝匝虎溪三笑弧张降尊临卑简捷健强交响曲楫橹居尝姱名雷令鲁壁貌禅腼慙绵配婚剽劲蒲葵穷漂湫厉球轴承劝职人定日旦扫射山儿睒睗畬客升汰蔎蔎实繁有徒恃险率意顺潮隼张态色涂山王老万丈阢陧献琛详一啸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