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持节的意思、持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持节的解释

[take ancient flag with yak's tail] 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 匈奴使留 汉者。——《汉书·李广苏建传》

详细解释

(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是日令 冯唐 持节赦 魏尚 ,復以为 云中 守。”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丞相其选宗室四品一人,持节往赐君长,告之朕意。” 明 张煌言 《曹云霖中丞<从龙诗集>序》:“予亦奉命持节护 张侯军 。”

(2).官名。 魏 晋 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 唐 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詔以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 林邑王 。”参阅《宋书·百官志上》《旧唐书·职官志三》《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3).保持节操。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推是以往,则其他日必能持节秉义,不为諛説骫行以负天下,岂独以文章占之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持节”一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用法和权威资料综合解释如下:


一、古代使臣出使的凭证

指使臣或官员执行任务时手持符节(旄节),作为身份和权力的象征。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是皇帝授予的凭证。
例:


二、官职名称(魏晋至唐)

魏晋南北朝时期,“持节”演变为地方军政官职的加衔,分不同等级,权力依次递增:

  1. 假节:仅军事中可杀犯军令者;
  2. 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者,战时等同使持节;
  3. 使持节:可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相当于中级官吏);
  4. 假节钺:最高权限,可杀持节官员(如曹操授予于禁假节钺)。
    唐代初期,刺史加号“持节”,后因节度使制度兴起而废止。

三、保持节操的象征意义

后引申为坚守原则、不为私利动摇的品德。
例:明代李东阳评价官员“持节秉义”,即强调其道德操守。


该词从具体信物发展为官职制度,最终抽象为道德概念,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持节

持节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扌”和“族”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0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一书中。它的繁体字形为「持節」。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持节的写法稍有不同。早期的写法是「持韭」,其中“韭”是指一种植物,象征着农业的收成。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写法。

以下是持节的一些例句:

1. 作为一个官员,他要时刻持节,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在家庭中,父亲是家长,应该持节,保护家庭的和睦与稳定。

3. 寒假期间,孩子们要学会持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持节的一些相关组词包括:

1. 持久性:指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的或持续存在的特性。

2. 持守:表示坚持某种信念或原则,不放弃。

3. 持平:意味着公正、不偏不倚。

持节的一些近义词有:

1. 保全:表示保护、维护。

2. 守护:意为保护、看守。

3. 支持:表示持有、拥护。

与持节相反的词有:

1. 放纵:指随意放任、不加约束。

2. 放弃:表示主动放下、不再坚持。

3. 放荡:指行为放纵、放纵纵欲。

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持节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等。持节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语,它提醒人们要坚持正义、守护信念,并维持稳定与和谐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

白饭八下里誖逆碧莹不亢不立文字蹅践超阶越次赤萍春帖出徇打岔诞恣琱履侗戏楯郎风佩甘锅规砭虹带后婿回炉复帐剑号较辑骄睨九六垦区刳腹酷屠俚妇领职黎庶涂炭流斡没劲媚事绵力薄材母艰馁馑狞髯张目抛露披服疲倦扑漉灊庐弃俗肉苁蓉软言上焦邵平圃守节不移双月刊俗馔擡估韬湮王尊驭伟行为许现代汉语词典最新板鲜凈心荡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