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态色的意思、态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态色的解释

谓踌躇满志的神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态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指倨傲自矜的神色或故作姿态的表情。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及文献用例,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倨傲之色

    指傲慢、自负的神情状态。《汉语大词典》引《庄子·渔父》:"孔子愀然而叹,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六十九岁矣,无所得闻至教,敢不虚心!’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颜渊还车,子路授绥,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敢乘。子路旁车而问曰:‘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今渔父杖拏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应,得无太甚乎?门人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非其事而事之,谓之摠;莫之顾而进之,谓之佞;希意道言,谓之谄;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好言人之恶,谓之谗;析交离亲,谓之贼;称誉诈伪以败恶人,谓之慝;不择善否,两容颊适,偷拔其所欲,谓之险。此八疵者,外以乱人,内以伤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所谓四患者:好经大事,变更易常,以挂功名,谓之叨;专知擅事,侵人自用,谓之贪;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此四患也。’" 其中"倨傲之容"即"态色"的具体表现,指因自负而显露的傲慢神态。

  2. 故作姿态

    引申为刻意表现出的姿态或表情,含矫饰之意。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释:"态,意态也……色,颜气也",二者结合强调外在神情的有意呈现。


二、古籍用例佐证


三、现代使用建议

"态色"属文言遗存词汇,现代汉语多以"傲慢之色""故作姿态"等替代。若需使用,建议限于学术或文学语境,并搭配注释以保证理解。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文献,无有效电子链接时标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
  2. 《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
  3. 《说文通训定声》(中华书局,1984)
  4.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

网络扩展解释

"态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踌躇满志、骄傲自得的神态表情,常含贬义。该词由"态"(情态)和"色"(神色)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史记》。

二、文献溯源

  1.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告诫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此处"态色"指自满神色。
  2. 明代李贽在《道教钞小引》中再次引用此典,强调戒除"态色"的重要性。

三、现代用法

  1. 核心词义:形容人因自满而显露出得意忘形的神态。
  2. 扩展语境:也可泛指表情、态度的明显变化,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褒贬。

四、使用提示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批评或劝诫场合。如"谈判中切忌显露态色,要保持谦逊"等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变价并赃拿贼不下才短思涩册赠赪盘寸关尺打钩大难不死,必有后禄登市钓骆驼地段弟靡二台风尘仆仆芙奴传钩贯乖牾贯札果霜汉光很命黄木回盻胡萝卜素拣别检结尖鋭箭室胶黏迦提机对借词开中宽谅亏蟾沦伤罗亭庙筭拏掇黏补鸟衡女馆抛官秦山核电站弃业柔竿三怨成府筲箩身圭庶僚岁差题名道姓温暑仙部巷哭详谈孝廉船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