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踌躇满志的神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明 李贽 《道教钞小引》:“若一息不铭刻,则骄气作,态色著,淫志生,祸至无日矣。”
"态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踌躇满志、骄傲自得的神态表情,常含贬义。该词由"态"(情态)和"色"(神色)组合而成,最早见于《史记》。
二、文献溯源
三、现代用法
四、使用提示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多用于批评或劝诫场合。如"谈判中切忌显露态色,要保持谦逊"等表达。
《态色》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言行举止的样子或色彩。它描述了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情绪、性格或外貌特征。
根据现代汉语拼音,《态色》的首字是心,尾字是色。
根据字形,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色。
根据书写笔画,它一共有13个笔画。
《态色》是一个现代汉字词语,没有特定的来源或典故。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态度和外在表现。
在繁体字中,《态色》的写法是態色。
古时候,有些汉字的形状和写法可能与现代不同,包括《态色》。
这里是态色的古时候写法:態色。
例句:他的态色十分淡定,看起来毫不在乎。
与《态色》相关的组词有:态度、言行举止、样子等。
近义词包括:神情、举止、颜色等。
反义词包括:态度、样貌、外表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