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名。掌管婚姻之事。《周礼·地官·媒氏》:“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 清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国家当设媒氏之官,选秀才年老者充之,兼司教事。其男女婚姻,皆告媒氏,自具愿书,领取凭照。”
(2).说合婚姻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唐 王贞白 《妾薄命》诗:“妾专修妇德,媒氏却相轻。”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受钗》:“你做媒氏,疾忙与我送还他的财礼。”
“媒氏”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职责与背景
媒氏是西周时期设立的官职,隶属《周礼·地官》体系,主要负责管理百姓的婚姻事务,即“掌万民之判”(“判”指男女婚配)。其职能包括登记适婚男女信息、监督婚配流程,甚至处理婚姻纠纷。
历史意义
西周统治者通过设立媒氏,加强对婚姻制度的管理,体现了当时对伦理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民间角色
媒氏也指代撮合婚姻的媒人。在古代社会,媒人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通过传递信息、协调双方促成婚姻。
文学例证
如曹植《美女篇》中“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以及唐代王贞白的诗句“媒氏却相轻”,均以“媒氏”代指媒人,反映其在婚姻中的实际作用。
在成语中,“媒氏”可比喻促进人际关系或事物发展的中间人,例如现代语境中的商业中介或合作桥梁。
媒氏既是古代官方婚姻管理机构,也是民间媒人的代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制度的社会规范与伦理意义。
《媒氏》这个词是指古代婚姻介绍人或媒人,也可以指媒婆、媒夫等职业,他们在中国传统社会起到促成婚姻、筹备婚事的重要角色。
《媒氏》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女,部首笔画为3画。
《媒氏》一词中,“媒”字来源于古代,有“介绍、斡旋”的意思,而“氏”字表示血族关系或职业身份。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专职担当介绍双方婚事的人。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不出现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媒氏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书写风格稍有变化。
1. 她是一位著名的媒氏,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幸福的婚姻。
2. 媒氏的任务是介绍合适的人选,帮助他们成就美好的姻缘。
媒婆、媒夫、媒人、媒介、媒媒、媒引
媒婆、媒夫、红娘、媒妁、媒人
未婚、单身、离异、丧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