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价。洋,指银元。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用实价,废去‘码洋’的陋习,是始于 北京 的新潮社--北新书局的,后来 上海 也多仿行。”
码洋是出版行业专用术语,指图书按定价计算的总金额。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指单本图书定价乘以印刷数量的乘积,例如某书定价50元、印量1000册,码洋即为5万元;二是指图书发行环节中未经折扣的账面金额,与扣除折扣后的“实洋”形成对比。
该词由“码”和“洋”复合构成,其中“码”源于旧时商业术语“码子”(代表数字),“洋”则取自“银洋”的货币单位概念,组合后特指出版物定价体系中的货币计量单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的总额”。
在出版实务中,码洋具有三重功能属性:①统计功能,用于出版社年度选题计划申报及库存价值核算;②销售参照功能,作为图书批发零售环节的折扣计算基数;③行业评估功能,书店销售排行榜、出版集团经营数据多采用码洋作为计量标准。其数值通常高于实际销售收入(实洋),差额部分体现市场流通环节的折扣率。
根据《出版专业术语手册》(中国书籍出版社)的释义,码洋计算遵循严格公式:
$$ text{码洋} = sum_{i=1}^{n}( text{图书定价}_i times text{印制数量}_i ) $$
该公式广泛应用于出版产业链的印务管理、仓储物流、渠道结算等环节。
“码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出版行业和旧时商业场景,具体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旧时商业场景
指商品标价中带有折扣的定价(例如银元标价,实际交易时可按折扣调整)。此用法现已较少见,多用于历史语境。
现代出版行业
指图书定价总额,即单本书的定价乘以总数量。例如:一本定价20元的书,发行1万册,码洋为20万元。
与“实洋”的区别
码洋是图书的标价总额,而实洋是实际交易金额(码洋扣除折扣后的金额)。例如:书店以5折进货码洋18元的6本书,实洋仅需支付9元。
财务核算中的作用
出版和发行部门通过码洋统计销售额,再结合实洋计算成本、税金及利润。例如:销售码洋100万元,若折扣率为60%,则实洋为60万元,需扣除成本等费用后得出利润。
“码洋”一词中,“码”指定价数字,“洋”源于旧时对银元的俗称。早期用于商品折扣定价,后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专业术语。
若需更具体案例或行业计算方式,可参考出版类权威资料。
臂胛打苞荡户单绡道听耳食叠双东震东直遁名遁世离羣恶势力房宇非我族类干红光束挂墙固获国统区河工呵浪鱼候道猴头遑论浑仑建齿僭王鸡梦金李窘穷夸海口亏待困惫老帐联捷列地轥轹旅窆緑茗茂衍蒙松囊空如洗怒轰轰女公子蓬勃铺捐绮罗人清砧妻甥全程绕组容日闰益三语神先松脆天魔惟新小飱邪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