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时商品上标的有折扣的定价。洋,指银元。 鲁迅 《三闲集·书籍和财色》:“书籍用实价,废去‘码洋’的陋习,是始于 北京 的新潮社--北新书局的,后来 上海 也多仿行。”
“码洋”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出版行业和旧时商业场景,具体含义可分为以下两类:
旧时商业场景
指商品标价中带有折扣的定价(例如银元标价,实际交易时可按折扣调整)。此用法现已较少见,多用于历史语境。
现代出版行业
指图书定价总额,即单本书的定价乘以总数量。例如:一本定价20元的书,发行1万册,码洋为20万元。
与“实洋”的区别
码洋是图书的标价总额,而实洋是实际交易金额(码洋扣除折扣后的金额)。例如:书店以5折进货码洋18元的6本书,实洋仅需支付9元。
财务核算中的作用
出版和发行部门通过码洋统计销售额,再结合实洋计算成本、税金及利润。例如:销售码洋100万元,若折扣率为60%,则实洋为60万元,需扣除成本等费用后得出利润。
“码洋”一词中,“码”指定价数字,“洋”源于旧时对银元的俗称。早期用于商品折扣定价,后逐渐成为出版业的专业术语。
若需更具体案例或行业计算方式,可参考出版类权威资料。
《码洋》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图书或出版物的定价。它可以指出版社或书店为每本图书所标注的价格,也可以用来衡量图书的销售额。
《码洋》的拆分部首是「糸」和「氵」,分别是织物和水的意思。它的笔画数为12画。
《码洋》一词是由「码」和「洋」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码」表示货品的计量单位,「洋」则表示西方国家。在旧时的商业贸易中,西方的货品常用洋单位计量,因此「码洋」演变为表示图书定价的词汇。
《码洋》在繁体字中的写法类似,分别是「碼洋」。
在古时候,「码洋」的写法可能有所差异,但整体意思与现代相似。
1. 这本新书的码洋定在50元。
2. 这本畅销小说的码洋达到了百万元。
码洋可以与其他词汇组合成新词,例如:码洋差、码洋上涨、码洋策划等。
与《码洋》意思相近的词语有:价格、定价、售价等。
与《码洋》意思相反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常用反义词。
爱民板学苞藏祸心畚土不从倡和常满成千论万撦磔吃租抽冷子错崿丹毫瞪眼短折督察警笃嗜番当忿阋符运赶情歌章寡辣瑰侈故剑黑家白日和恺河门峆崉灰管诙谑火日奬掖焦茅矫行噤窄踦重睽目连续报道剺耳临轩策士满腹狐疑牧骑挠腮撧耳黏液农人片简呛呕迁排绮靡秋料扇构诗婢逃塾塔什干誊正通晚拓荦仙域饩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