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搜集。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尝欲蒐辑往牒汇为一书,以考昔人经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姑》:“余案头《东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辑虽富,恐不尽可信也。”
2.整顿。《新唐书·王绍传》:“自 张愔 后,兵骄难治, 绍 蒐辑军政,推诚示人。”
“蒐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由“蒐”和“辑”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搜集与整理
“蒐”本义为聚集、收集(如“蒐集”),特指春猎或检阅,引申为广泛搜寻;
“辑”指聚合材料并编撰成书(如“编辑”“纂辑”),强调系统性整理。
因此,“蒐辑”指对文献、史料等进行广泛搜集并系统整理,常用于学术或历史著作的编纂。例如:
明·吴承恩《诸史将略序》提到“蒐辑往牒汇为一书”,即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编撰书籍。
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中提到“蒐辑”可能隐含“整顿”之意,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蒐辑”强调从广泛收集到系统整理的全过程,多用于学术领域,需结合权威古籍或专业文献理解其具体语境。
《蒐辑》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搜集整理"。它的意思和用法类似于"收集"和"归纳"。
《蒐辑》的部首是"艹",部首的作用是帮助归纳和查找字的意义。
《蒐辑》的总笔画数为16画,它的每一个笔画都是汉字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蒐辑》一词来源于汉语,它的繁体字为"蒐輯"。
在古时候,汉字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蒐辑》的古字形写作"蒐孼"。
1. 他经过数年的蒐辑,终于完成了这本百科全书。
2. 我喜欢蒐辑各种美丽的照片,然后制作成一本相册。
组词:蒐集、蒐录、蒐集品
近义词:收集、搜集、整理
反义词:散乱、分散、破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