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毛的尾巴。 漢 王褒 《責髯奴文》:“癩鬚瘦面,常如死灰,曾不如犬羊之毛尾。” 宋 蘇轼 《司竹監燒葦園以其徒會獵園下》詩:“風迴焰卷毛尾熱,欲出已被蒼鷹遮。”
(2).猶毫毛。喻輕細,微小。《醒世姻緣傳》第一回:“若説到念經發送,這隻當丢了他牛身上一根毛尾。”
“毛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指有毛的尾巴,常見于描述動物或物體的尾部特征。例如:
引申為極其微小或輕細的事物,類似“毫毛”的用法。例如: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古籍引用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2、4、5等來源。
《毛尾》是指一個中性詞彙,一般用來形容動物尾巴的末端具有毛絨或者被毛的部分。
《毛尾》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毛(máo)和尾(wěi)。毛部首的筆畫數為3,尾部首的筆畫數為7。
《毛尾》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比較常用,來源于古代的漢字,而現代簡體字已經沒有這個字形的存在了。
繁體字中,毛尾的寫法為「毛尾」,并且發音與現代漢語中的讀音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毛和尾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石鼓文和金文中,「毛」的寫法類似于「矛」,尾部則是由「屍」和「毛」組成。
1. 這隻小狗的毛尾十分蓬松,摸起來很柔軟。
2. 鳥兒在飛行時搖擺着它的毛尾。
3. 貓咪伸出它的毛尾,用它作為平衡器。
1. 毛茸茸(形容物體有很多細毛的樣子)
2. 尾巴(指動物身體後部延伸的部分)
3. 尾端(指物體某個部位的末端)
1. 絨尾(指尾部有絨毛的動物)
2. 毛狀尾巴(形容尾巴的特征為毛狀)
1. 光尾(指尾部沒有毛的動物)
2. 無毛尾(形容尾巴沒有毛或被毛的末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