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宋 苏轼 《赠章默》诗:“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
(2).形容众多。 金 元好问 《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之二:“今古几诗人,扰扰剧毛粟。吾爱 陶 与 韦 ,泠然扣冰玉。”
“毛粟”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呈现两种相反的解释,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由“毛”(鸟羽)和“粟”(小米)组成,字面形容微小之物。如苏轼《赠章默》中“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以微小积累终成丘山,比喻积少成多。此外,《赠眼医王生彦若》的“性命寄毛粟”也指生命寄托于细微的脉络中。
形容众多
部分文献中,“毛粟”引申为数量庞大,如金代元好问的诗句“扰扰剧毛粟”,用纷乱的粟米形容诗人数量之多。
使用场景:
(参考来源:高权威性词典、2,部分例句来自、6)
《毛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思是小米和谷子,泛指粮食。它代表了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和渴望。
《毛粟》的拆分结构为“毛”字和“粟”字。其中,“毛”字的部首是“毛”,总计4画;“粟”字的部首是“米”,总计4画。
《毛粟》这个成语早在《论语》中就有所提及,出自孔子的弟子子路的对话,形容了生活艰苦的情景。
在繁体字中,《毛粟》被写作《毛粟》。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毛粟》这个成语而言,其古时候的写法是“毛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1. 他们的田地收割得很好,一年的《毛粟》就能够保证全村的食物供应。
2. 这个国家的农民耕种出丰收的《毛粟》,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光明。
成语中,《毛粟》没有常见的组词使用。
与《毛粟》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五谷丰登》和《飞鸟尽、良弓藏》。它们都代表了丰收和物产充足。
反义词中,常与《毛粟》相对的成语是《一穷二白》和《一无所有》,它们形容缺乏或一无所有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