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贵名的意思、贵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贵名的解释

(1).显贵的声名。《荀子·儒效》:“则贵名白而天下愿也。” 杨倞 注:“贵名,谓儒名可贵。白,明显。”《韩诗外传》卷四:“ 文王 欲立贵道,欲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 宋 袁燮 《上中书陈舍人》诗之二:“贵名岂不欲,名盛復难居;所以古君子,谨终如厥初。” 元 虞集 《跋<王赞善遗事>后》:“观其受命於 世祖 者,诚非徒加贵名以为具臣也哉。”

(2).以名为贵。《管子·枢言》:“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 汉 徐干 《中论·考伪》:“ 仲尼 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 唐 陆龟蒙 《渔具诗·罩》:“贵得不贵名,敢论魴与鲤。”

(3).动问他人名字的敬语。《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茶毕,遂问:‘仙翁高姓贵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贵名”是一个古雅且带有敬意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对他人名字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的大名”或“尊姓大名”。以下从词典释义、用法特征和文化背景三方面详细说明:


一、词典释义与权威解释

  1. 基本含义

    “贵名”由“贵”(尊贵)与“名”(名字)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尊贵的名字”。

    《汉语大词典》 明确将其释为:

    敬称他人之名。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词性特征

    属名词性敬辞,多用于古代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对话中,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二、用法与语境分析

  1. 典型使用场景

    • 询问对方姓名:

      例:“敢问阁下贵名?”(请问您的尊姓大名?)

    • 提及他人姓名:

      例:“久仰贵名,幸会!”(久闻您的大名,荣幸相见!)

  2. 语法搭配

    常与敬语动词搭配,如“问”“称”“闻”等,构成“问贵名”“称贵名”“闻贵名”等结构。


三、文化背景与演变

  1. 礼敬传统的体现

    中国古代社会注重“敬称”与“谦称”的区分。“贵名”属敬辞,与自称的“贱名”“小名”形成对比,反映儒家“尊人卑己”的礼仪观念。

    (来源:《中国古代礼俗辞典》,中华书局)

  2. 现代使用变迁

    当代口语中已被“大名”“尊姓大名”取代,但仍见于历史剧、仿古文本或特定方言(如部分南方方言保留古语用法)。


四、古籍用例佐证

  1. 《礼记·曲礼》(先秦典籍)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郑玄注:“若尊者问己名,当谦称‘贱名’而非直言。”

    虽未直接使用“贵名”,但体现了对称名的礼制规范,为后世“贵名”的用法奠定基础。

  2. 《儒林外史》(清代小说)

    第三回:“周学道问道:‘范进贵名是哪两个字?’”

    此处直接使用“贵名”,展现清代官方场合的规范用语。

    (来源:《儒林外史》通行本)


“贵名”是汉语敬辞系统的典型代表,专用于尊称他人姓名,承载传统礼仪文化。其使用需符合语境身份,现代虽少见,却是理解古典文献和礼仪文化的重要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贵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综合了古典文献和现代用法的解释:

  1. 显贵的声名
    指因德行、地位或成就而获得的尊贵名声。例如《荀子·儒效》提到“贵名白而天下愿也”,杨倞注“贵名,谓儒名可贵”。宋代袁燮的诗句“贵名岂不欲,名盛復难居”也体现了对声名的辩证思考。

  2. 以名为贵,重视名分或名誉
    强调名分的重要性,如《管子·枢言》所言“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故先王贵名”。唐代陆龟蒙的诗句“贵得不贵名”则从反讽角度表达了对名实关系的看法。

  3. 敬问他人姓名的礼貌用语
    作为社交中的敬语,用于询问对方姓名。例如《警世通言》中“仙翁高姓贵名?”的用法,现代语境中类似“请问尊姓大名”。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荀子》《管子》等典籍,或查阅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剌吉罢乏兵棋钞夺乘幂臣朔捶胸跌足冬灰阨窘扶不起的阿斗附上弓壶合乐阖扇和顺黄颡鱼花炮划时代会撮监候楗柅骄假景点集群积袭困心衡虑鳞鱽灵廛六事録本露口信靺羯芽曩古翩翩少年片字浅直齐大非耦栖遯契机穷沮趣势乳孔三七分商旅深讐大恨生晓神逸受禅台授受琐运天才论听神经媮幸蔚炳威断武事吴赵香树祥顺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