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当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江 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 江 南人谓为质库,然自 南朝 已如此。” 元 锺嗣成 《四福·富》曲:“解库槽房,碾磨油坊。锦千箱,珠论斗,米盈仓。”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袁翁》:“翁忿然曰:‘恨我一时在困苦中耳,苟有日发迹,誓亦开一解库,彼时虽有人将死孩儿来质,亦必质之矣。’”
(2).解缴国库。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十四:“请将艰运之 开州 等县折银解库,听兵领银自购,庶民兵两便。”
解库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经济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以抵押借贷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即现代所称的“当铺”或“典当行”。以下从词义分解、历史演变及权威参考三方面解析:
词义分解
历史功能与演变
解库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发展至宋代成为民间重要的融资机构。其运营模式为:借贷人以衣物、首饰等动产作抵押,按估值比例获得贷款,并支付利息;逾期未赎回则抵押物归解库所有。此制度在《中国典当制度史》中被定义为“以物质钱”的短期信贷形式。
现代语言中的使用
当代汉语中,“解库”作为历史词汇多出现于文学或学术研究,例如《金融史研究》期刊指出,该词在《水浒传》《金瓶梅》等明清小说中高频出现,反映其在古代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
参考来源:
“解库”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该词的详细解释及用法:
当铺(主要含义)
指古代以物品抵押放贷的金融机构,多见于宋元文献。例如《五代史平话》记载“开个解库”,即开设当铺。北方方言称“解库”,江南则称“质库”,此用法自南朝已有记录。
解缴国库
指将财物或税款上缴至国家库房。清代文献如《东华录》提到“折银解库”,即折换银两缴纳国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能改斋漫录》等古籍记录。
昂然板授鞭声逼火禀气避舍捕快曹孙禅语晨婴出芽赐氏搭理奠牧點醒钓璜公发布歌筵闺声孤絶涵今茹古合方氏回肠寸断贿交护霜骄劣郊天赦假条解谢烬燃峻阻类分凌持零毁买犂卖剑谦辞棨青颖穷城秋音铨筦却流人比黄花瘦失诸交臂瘦恹恹衰递水败襚敛天阻跳扑橐金惋恻枉死罗城纬略猥衰文官花文叙子校治谐龢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