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俗的意思、末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俗的解释

(1).谓末世的习俗,低下的习俗。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而丁三季之末俗。”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末俗偷薄,雕伪弥深。”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宋 王安石 《杨刘》诗:“末俗忌讳繁,此理寧復在?” ********* 《青春》:“末俗浇漓,未始非为此説者阶之厉也。”

(2).世俗之人。指一般平庸的人。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 乐天 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合乎天造,厌乎人意,而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今末俗浅识,殊无知者。” 清 纳兰性德 《杂诗》之三:“吚吚奏《皇华》,末俗自不识。”

(3).世俗之人。指未出家的人。与“僧侣”相对。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犹怜末俗愚难寤,故作幽龕小座供。”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火葬倡於释氏,末俗因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末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末俗(拼音:mò sú)由“末”(末尾、末世)与“俗”(世俗、习俗)组成,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三类:

  1. 末世的低俗风气:指社会衰败时期的不良习俗。
  2. 平庸的世俗之人:泛指一般人或未达到高尚境界的群体。
  3. 与僧侣相对的世俗人:特指未出家的普通人。

详细解释

  1. 末世的不良习俗
    常用于批判社会风气,如汉董仲舒《士不遇赋》中“丁三季之末俗”,指夏、商、周末期道德沦丧的乱象。清代顾炎武的诗句“末俗愚难寤”也暗含对世俗浅薄的不满。

  2. 指代平庸之人
    如金代王若虚评价白居易诗“不为奇诡以骇末俗之耳目”,即强调其诗风平易近人,不迎合庸俗审美。

  3. 与宗教相对的世俗群体
    清代文献中,“末俗”与“僧侣”相对,如纳兰性德提及火葬习俗时称“末俗因之”,指未出家的普通人沿袭此俗。


使用场景与例句


“末俗”一词既有对时代风气的贬义批判,也有对群体特质的客观描述。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文学、历史文献中对社会或个人的评价。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词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末俗含义

《末俗》一词是指追求高雅、超然物尘的意境或思想理念。它代表了人们对于超越尘世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于繁琐、庸俗社会现象的厌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末俗》的拆分部首为木、矛,总计五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末俗》这个词的源自《庄子》的一句著名语录:“吾有井而末盈,矛三尺而俗穷。”繁体字为「末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末俗》可以用「末數」或「末属」来替代,用以表达相似的含义。

例句

1. 他对这个世界上的名利地位已经望之末俗。

2. 那幅山水画所描绘的意境真是末俗至极。

组词

末世、末节、俗世、俗物、末尾。

近义词

超凡、超然、超世、雅致。

反义词

庸俗、俗气、纷杂、凡俗。

别人正在浏览...

按蹻别个禀缣卜巧鹑兔砀突大弦戏耳扒非正规军風竇高屋建瓴跟踪格祀匌帀海寓汗牛贺旦哼唷横彴化儿教诲金不换井亭惊心褫魄斤脉蹶角撅头船皲瘃空话愧恼髡囚栗玉花隆頽龙象筵垆肆马到成功买贿内帘坯料羌笛跷工秦二代青苔篇七星剑羣才曲释勷理赛兰香神欲説内说起曹操,曹操就到陶和铜龙馆通幔通目退旅进旅文官果乡末枭音小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