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号令。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选贤建戚,则宅之於茂典;施命发号,必酌之於故实。”
施命发号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该成语意为发布命令、下达指示,指具有决断权和指挥权的行为。核心含义与"发号施令"相近,但更强调通过正式命令行使权威。
出处与背景
源自南朝宋时期颜延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原文为:"选贤建戚,则宅之于茂典;施命发号,必酌之于故实。" 此句强调发布政令需依据典章制度。
用法与语法
近义词
发号施令、施号发令、号令如山()。
使用注意事项
该成语现多用于描述领导者或权威人物下达指令的场景,具有古典文学色彩。如需了解完整成语接龙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施命发号,指的是发出指令,下达命令,授予指挥权。该成语由四个字组成,下面来详细解释每个字的含义和结构。
施命发号的第一个字是“施”,由“方”和“方块”的组合构成,是一个常见的部首,表示方向、方位之义。并且,施字的总笔画数是5。
第二个字是“命”,由“口”和“丶”构成,也是一个很常见的部首。命字的总笔画数是8。
第三个字是“发”,由“又”和“又”构成。发字的总笔画数是5。
最后一个字是“号”,由“口”和“儿”的组合构成。号字的总笔画数是7。
施命发号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指挥体制。在战争中,指挥官通过发号施令来调配兵力、指挥行动,决定胜负。因此,施命发号逐渐成为形容一个人拥有统领、指挥的权力。
这个成语的繁体形式为「施命發號」,虽然书写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
施命发号在古时候的写法有所不同。其中,“施”字在篆书中写作「田攵又」,表示用农具在田地上作为调度的意思。而“命”字在篆书中的写法是「口丨」,表示口中释放命令。而“发”字则是由「又又」的组合构成,表示命令传达的意思。最后的“号”字在篆书中写作「口耳」,意为从口中发出声音。
1. 指挥官施命发号,全军奋勇前进。
2. 在比赛中,教练员施命发号,队员们纷纷呈现出默契的动作。
3. 政府施命发号,号召市民居家行动,共同抵制疫情。
组词:施行、命令、发出号令
近义词:颁发指令、发布命令、下达号令
反义词:听命履行、遵从、接受命令
施命发号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军事的指挥体制,形象地表达了通过发出命令和指令来掌握和调遣一切的权力和能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