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哈拉帕文化的意思、哈拉帕文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哈拉帕文化的解释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模宏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青铜时代文明,其核心特征和意义可概括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时间范围
    哈拉帕文化又称印度河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至前1750年左右存在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城市文明。因最早发现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遗址而得名,主要遗址还包括摩亨佐·达罗等。

  2. 地理分布
    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范围西至伊朗边境,东达贾木纳河,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坎贝湾,覆盖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

  3. 主要特征

    • 农业与手工业:最早大规模种植棉花,使用青铜工具(斧、镰、刀等),制陶、纺织和冶金技术发达。
    • 城市规划:城市布局严谨,拥有网格状街道、排水系统及大型公共建筑(如摩亨佐·达罗的“大浴池”)。
    • 文字与艺术:创造了尚未破译的象形文字,并留下大量印章、陶器雕塑等艺术品。
  4. 社会与文化影响
    社会存在阶级分化,可能由达罗毗荼人创造。其城市规划和手工业技术为后续印度文化奠定了基础,但约公元前1750年因环境变迁或外族入侵逐渐衰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考古研究文献或权威历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指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一种重要古代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7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该文化是早期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之一,以哈拉帕(今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遗址)为中心,故得名哈拉帕文化。

拆分部首和笔画

哈拉帕文化的拆分部首是“土”,其笔画数为6。

来源

哈拉帕文化这一词汇的来源为梵文词汇“सिन्धु”(sindh),意为“河流”。由于哈拉帕文化繁盛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也被称为“哈拉帕文化”。

繁体

哈拉帕文化的繁体字为「哈拉帕文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作「哈拉帕文化」。

例句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次大陆的一种重要文化,对于印度河流域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组词

- 哈拉帕遗址

- 哈拉帕城区

- 哈拉帕考古学

近义词

古印度河文明

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文化

反义词

其他古代文化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