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哈拉帕文化的意思、哈拉帕文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哈拉帕文化的解释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代表遗址有哈拉帕及摩亨约、达罗(均在今巴基斯坦境内)。存在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2000年代中期。属青铜文化。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种植多种作物,最早栽培棉花;城市规模宏大;陶器、青铜器工艺精良;并产生了文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哈拉帕文化(Harappan Culture)是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600年-前1900年)存在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的古代文明,因发现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遗址而得名。该文化是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的核心组成部分,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并称世界三大早期文明。其核心特征包括:


一、术语定义与地理范围

汉语词典中,"哈拉帕"特指考古遗址及其代表的文明实体。该文化覆盖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信德省及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古吉拉特邦等地,主要城市包括哈拉帕(Harappa)、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等。其命名遵循考古学惯例,即以首次发现地标识文化类型。


二、核心文化特征

  1. 城市规划与建筑技术

    城市采用网格状布局,拥有世界最早的标准化砖砌建筑(烧制砖比例统一为4:2:1)。公共设施包括排水系统、粮仓、浴池(如摩亨佐-达罗的"大浴池"),体现高度社会组织能力。

  2. 文字与符号系统

    出土约400个象形文字符号(如"独角兽"印章),但尚未完全破译。文字多刻于印章、陶器,可能用于贸易标识或宗教用途(参考大英博物馆藏品研究)。

  3. 经济与贸易网络

    以农业(小麦、大麦)和畜牧业(牛、羊)为基础,手工业发达(青铜器、陶轮制陶、玛瑙珠饰)。贸易远达美索不达米亚,考古发现苏美尔文献提及"Meluhha"(疑指印度河流域)。


三、历史意义与未解之谜

哈拉帕文化于公元前1900年左右衰落,可能与气候变化(季风减弱)、河流改道或社会结构变化有关。其遗产影响后续南亚文化,如对洁净仪式的重视可能为印度教沐浴传统提供雏形。未解之谜集中于文字含义、政治结构及突然衰亡的原因。


权威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哈拉帕文化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青铜时代文明,其核心特征和意义可概括如下:

  1. 基本定义与时间范围
    哈拉帕文化又称印度河文明,是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至前1750年左右存在于南亚次大陆的古代城市文明。因最早发现于巴基斯坦的哈拉帕遗址而得名,主要遗址还包括摩亨佐·达罗等。

  2. 地理分布
    文明中心位于印度河流域,范围西至伊朗边境,东达贾木纳河,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南至坎贝湾,覆盖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地区。

  3. 主要特征

    • 农业与手工业:最早大规模种植棉花,使用青铜工具(斧、镰、刀等),制陶、纺织和冶金技术发达。
    • 城市规划:城市布局严谨,拥有网格状街道、排水系统及大型公共建筑(如摩亨佐·达罗的“大浴池”)。
    • 文字与艺术:创造了尚未破译的象形文字,并留下大量印章、陶器雕塑等艺术品。
  4. 社会与文化影响
    社会存在阶级分化,可能由达罗毗荼人创造。其城市规划和手工业技术为后续印度文化奠定了基础,但约公元前1750年因环境变迁或外族入侵逐渐衰落。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考古研究文献或权威历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秉威碧瑶杯不慭遗察言观色赤赤哈哈愁肠九回楚妃出份子出家归道旦旦信誓打头炮东来西去鹅黄放鹢反坦克炮伏引革退鞈匝拐弯抹角横眸滑汏皇天后土见德笺启贱恙金貂换酒金人浸泽舅兄倦败峻朗可宗壏埮卢梭虏庭埋名隐姓嫚辱氓隶棉农妙弄螟立女闾排拒漰灂瞥眼间匍匐茎潜锋乔势侵灭柔蓝少共国际踏谣铁绰铜琶头鹅宴晚车翔阳啸诺铣刀细火心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