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龟,千年生毛。龟,寿五千年,谓之神龟,万年曰灵龟。”后因以“毛龟”为长寿的象征。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毛龟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毛龟”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化背景和文献记载综合理解:
指头顶长毛的乌龟,比喻胆小懦弱之人。
•起源:源自南朝梁任昉《述异记》"龟千年生毛"的记载,后演变为对性格的比喻。
•使用场景:多用于调侃或批评缺乏勇气、遇事退缩的行为,如"他遇事就躲,活像个毛龟"。
特指绿毛龟(Chinemys reevesii),因背甲寄生基枝藻呈丝状绿毛得名:
• 古称"活翡翠",现存于安徽广德等地,当地被誉为"中国毛龟贡品第一县"。
• 生物学特性:寿命可达数百年,对水质要求极高,属珍稀观赏龟种。
注意:现代使用中需区分语境——文学比喻多取贬义,生物学及文化研究则侧重其自然特征与祥瑞象征。
《毛龟》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种身上长有毛的龟。毛龟是龟类中的一种,身上的背甲上覆有柔软的毛发。
《毛龟》的部首是「毛」,共有4个笔画。
《毛龟》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发现一种龟类身上长有毛发,于是便称之为「毛龟」。
繁体中文中,「毛龟」的写法保持不变,仍然是「毛龜」。
在古代汉字中,「毛龟」的写法稍有不同。龟的形状通常写作「亀」,而「毛龟」在古代写作「毛亀」。
1. 我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只长着毛发的毛龟。
2. 他祖父曾经养过一只非常大的毛龟。
组词有:毛龟背、毛龟壳、毛龟鳖、养殖毛龟
近义词有:毛皮龟、龙凤龟
反义词有:无毛龟、裸背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