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龜,千年生毛。龜,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曰靈龜。”後因以“毛龜”為長壽的象征。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詩:“毛龜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毛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化背景和文獻記載綜合理解:
指頭頂長毛的烏龜,比喻膽小懦弱之人。
•起源:源自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龜千年生毛"的記載,後演變為對性格的比喻。
•使用場景:多用于調侃或批評缺乏勇氣、遇事退縮的行為,如"他遇事就躲,活像個毛龜"。
特指綠毛龜(Chinemys reevesii),因背甲寄生基枝藻呈絲狀綠毛得名:
• 古稱"活翡翠",現存于安徽廣德等地,當地被譽為"中國毛龜貢品第一縣"。
• 生物學特性:壽命可達數百年,對水質要求極高,屬珍稀觀賞龜種。
注意:現代使用中需區分語境——文學比喻多取貶義,生物學及文化研究則側重其自然特征與祥瑞象征。
《毛龜》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身上長有毛的龜。毛龜是龜類中的一種,身上的背甲上覆有柔軟的毛發。
《毛龜》的部首是「毛」,共有4個筆畫。
《毛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發現一種龜類身上長有毛發,于是便稱之為「毛龜」。
繁體中文中,「毛龜」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毛龜」。
在古代漢字中,「毛龜」的寫法稍有不同。龜的形狀通常寫作「亀」,而「毛龜」在古代寫作「毛亀」。
1. 我在動物園裡看到了一隻長着毛發的毛龜。
2. 他祖父曾經養過一隻非常大的毛龜。
組詞有:毛龜背、毛龜殼、毛龜鼈、養殖毛龜
近義詞有:毛皮龜、龍鳳龜
反義詞有:無毛龜、裸背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