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娘的意思、萧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娘的解释

《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云: 宏 受诏侵 魏 ,军次 洛口 ,前军克 梁城 。 宏 闻 魏 援近,畏懦不敢进。 魏 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 萧娘 与 吕姥 ,但畏 合肥 有 韦武 。”“萧娘”即姓 萧 的女子,言 宏 怯懦如女子。后以“萧娘”为女子的泛称。 唐 杨巨源 《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宋 周邦彦 《西园竹》词:“奈向灯前堕泪,肠断萧娘。” 清 金农 《与陈学士壮履晚食戏成》诗之一:“漫道萧娘纤指同,熏人辛味出柈中。” ********* 《盐原日记诗抄》之八:“离人又动飘零感,泣下萧娘一曲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萧娘”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和文学色彩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典故

“萧娘”最早出自《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南朝梁的将领萧宏奉命攻打北魏时,因怯懦畏战,被北魏士兵讥讽为“萧娘”(即像女子般胆小),并传唱歌谣:“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武”。此处“萧娘”原指萧宏,后演变为对女子的泛称。

二、文学中的泛称

在唐宋诗词中,“萧娘”常作为女子的代称,例如: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资料提到“萧娘”形容女子悲伤凄凉(如),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个别引申解读。而“萧”字本身虽有“冷落”之意,但“萧娘”一词的核心含义仍以历史典故和文学泛称为主。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典文学或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需注意其最初带有贬义色彩,后经文人创作逐渐中性化。

建议结合《南史》原文及唐宋诗词例句,进一步理解该词的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二

萧娘

《萧娘》是一个词,主要指古代女性的美称,形容其婀娜多姿、风姿动人的样貌和仪态。这个词有着浓厚的文学色彩,通常用来描绘古代女性的美丽和优雅。

拆分部首和笔画:萧(艹字头,总笔画数8)、娘(女字旁,总笔画数10)。

来源:《萧娘》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诗中,用来描绘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繁体:蕭娘。

古时候汉字写法:萧娘(秀娘、嚣娘、销娘)。

例句:

古今多少英雄事,举世称名的!也不过是这不可多得的萧娘一笑罢了。

组词:萧瑟、娘子、娘家、丫环、娘儿们。

近义词:佳人、美人、才子、绝色、美女。

反义词:丑女、乳臭未干、老妪、黄脸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