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善俗的意思、善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善俗的解释

(1).改良风俗。《易·渐》:“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孔颖达 疏:“君子求贤,得使居位,化风俗使清善。”《宋史·张载传》:“﹝ 载 ﹞举进士,为 祁州 司法参军 云巖 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若后世作乐,只是做词调,於民俗风化,絶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

(2).良好的风俗。 明 宋濂 《六经论》:“心既不正,则乡閭安得有善俗,国家安得有善治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善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改良风俗
    指通过道德教化或政策引导改善社会风气。例如《易经·渐卦》提到“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强调贤德之人通过自身修养影响社会。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也提到“化民善俗”的重要性,主张通过礼乐教化改良民俗。

  2. 良好的风俗
    指社会已形成的优秀道德规范和习俗。如《宋史·张载传》记载,张载任地方官时以“敦本善俗”为施政核心,即推崇良好的本土风俗。明代宋濂在《六经论》中强调,善俗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二、词源解析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易经》《宋史》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善俗

善俗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良好的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善”字的半包围部首“言”,表示嘴唇说话的声音;右边是“俗”字的半包围部首“人”,表示人的形象。整个字形构造优雅简洁。

善俗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和文化传统。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善于品德和举止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而不好的行为习惯则被视为俗气。后来,这种理念渗透到了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重视良好道德习惯和社会风尚的传统。

在繁体字中,善俗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字形稍微有所改变。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善俗的“俗”字是用“臼”代替“人”字,这种写法更加古老而独特。

以下是一些关于善俗的例句:

1. 遵守社会的善俗,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2. 她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具备了优秀的善俗修养。

3.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善俗观念。

一些与善俗相关的词汇有:

组词:善良、善举、善意

近义词:美德、道德、礼仪

反义词:恶俗、不良、不道德

别人正在浏览...

白榻办好碑垄变貌表面逼红部事柴胡锤击打出手大风曲道民等差彫虎贰味飞奔改塞感嘅干敏高能燃料羔子挂冠鬼慌害事侯社后园惶愕惶扰隳紊酵粥鲸猾赖地乐戏铭感不忘槃水凭附戚爱钱谷前娘七步期练却火雀骚奴胜利深恶痛疾数字化陶家田神踢打[术]通莹同宗投拜土扶成墙望人纨袴晚日畏弃五秀仙庭